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试题(三)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72题,共0分)
1.

育肥猪, 3 月 龄, 口、 鼻流白色泡沫,颈部发红肿胀,张口呼吸,常作犬坐姿势,急性死亡。 剖检见颈部皮下呈胶冻状,肺脏水肿、 出血.预防该病的措施是

  • A.疫苗免疫
  • B.使用抗生素
  • C.使用抗血清
  • D.疫苗免疫
  • E.禁猫
2.

关于乳剂型气雾剂的错误表述为( )

  • A.在抛射剂及潜溶剂中均不溶解的液体药物 可制成乳剂型气雾剂
  • B.乳剂型气雾剂内相是抛射剂,外相为药液
  • C.常用乳化剂为司盘、吐温等
  • D.加人甘油作泡沫稳定剂
  • E.泡沫的稳定性与抛射剂的性质及用量无关
3.

在药物制剂中,不可作为防腐剂或抑菌剂的有( )

  • A.山梨酸
  • B.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 C.枸橼酸
  • D.硫柳汞
  • E.苯甲酸钠
4.

易发生水解的药物为( )

  • A.酚类药物
  • B.烯醇类药物
  • C.噻嗪类药物
  • D.酰胺与酯类药物
  • E.芳胺类药物
5.

苯并咪唑环上没有取代基的质子泵抑制剂( )

  • A.兰索拉唑
  • B.法莫替丁
  • C.雷贝拉唑
  • D.哌仑西平
  • E.枸橼酸铋钾
6.

表面活性剂,可作栓剂基质( )

  • A.PVPP
  • B.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C.泊洛沙姆
  • D.微粉硅胶
  • E.凡士林
7.

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

  • A.响因素试验
  • B.加速试验
  • C.长期试验
  • D.线性变温法
  • E.Q10 法
8.

可抑制芳香化酶( )

  • A.米托恩醌
  • B.奧沙利铂
  • C.紫杉醇
  • D.他莫昔芬
  • E.来曲唑
9.

分子中有嘌呤的结构( )

  • A.扎鲁司特
  • B.茶碱
  • C.沙美特罗
  • D.异丙托溴铵
  • E.丙酸倍氯米松
10.

研磨法( )

  • A.将环糊精配成饱和水溶液,加入药物充分 混合,使客分子药物被包合,为此法
  • B.环糊精与 2 ~5 倍量的水混合,研匀,加 人客分子药物,充分研磨至糊状使药物被 包合,为此法
  • C.如制得的包合物易溶于水,且在干燥过程 中易分解变色的药物
  • D.如制得的包合物易溶于水,遇热性质又较稳定
  • E.将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句,加热至熔融,在 剧烈搅拌下将熔融物迅速冷却成同体,为此法
11.

伦琴发现 X 线的日期是

  • A.1895 年 11 月 8 日
  • B.1895 年 8 月 11 日
  • C.1901 年 11 月 8 日
  • D.1901 年 8 月 11 日
  • E.1795 年 8 月 11 日
12.

同一原子中,电子结合能最小的壳层是

  • A.L 壳层
  • B.N 壳层
  • C.K 壳层
  • D.O 壳层
  • E.M 壳层
13.

  • A.
  • B.
  • C.
  • D.
  • E.
14.

X 线的波长长短与下列有关的量是

  • A.管电流
  • B.灯丝加热电压
  • C.电源电压
  • D.毫安秒
  • E.管电压
15.

X 线最强波长与最短波长的关系是

  • A.λmax=0.5λ0
  • B.λmax=1.5λ0
  • C.λmax=2.0λ0
  • D.λmax=2.5λ0
  • E.λmax=3.5λ0
16.

X 线强度( I)与管电压的关系是

  • A.I 与管电压的六次方成正比
  • B.I 与管电压的一次方成正比
  • C.I 与管电压的二次方成正比
  • D.I 与管电压的四次方成正比
  • E.I 与管电压的三次方成正比
17.

对 X 线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 A.X 线的硬度大 → 频率高 →穿透力强
  • B.X 线的硬度大 →波长长 →穿透力强
  • C.X 线的硬度大 →频率高 →穿透力弱
  • D.X 线的硬度大 → 波长长 →穿透力弱
  • E.X 线的硬度大 →HVL 小→穿透力强
18.

导致 X 线行进中衰减的原因是

  • A.X 线频率
  • B.X 线波长
  • C.X 线能量
  • D.、物质和距离
  • E.X 线是电磁波
19.

1R 的照射量对应空气的吸收剂量是

  • A.8.7 ×10-1Gy
  • B.8.7 ×10-2Gy
  • C.8.7 ×10-3Gy
  • D.8.7 ×10-4Gy
  • E.8.7 ×10-5Gy
20.

剂量当量的单位Sv 与 rem 的关系是

  • A.1Sv=102rem
  • B.1Sv=103rem
  • C.1Sv=104rem
  • D.1Sv=105rem
  • E.1Sv=10rem
21.

比释动能率的国际单位是

  • A.rem? s-1
  • B.R?s-1
  • C.rad?s-1
  • D.Gy?s-1
  • E.、Sv?s-1
22.

用辐射的权重因子修正后的吸收剂量是

  • A.有效剂量
  • B.剂量当量
  • C.照射量
  • D.比释动能
  • E.半价层
23.

放射工作人员防止眼晶体发生非随机性效应的年剂量当量限值是

  • A.50mSv/年
  • B.150mSv/ 年
  • C.100mSv/ 年
  • D.250mSv/年
  • E.350mSv/年
24.

放射工作人员全身均匀照射时,防止随机性效应的年剂量当量限值是

  • A.10mSv/年
  • B.20mSv/年
  • C.30mSv/年
  • D.40mSv/年
  • E.50mSv/年
25.

放射工作条件在年有效剂量当量有可能超过15mSv/年时,定为

  • A.乙种工作条件
  • B.丙种工作条件
  • C.戊种工作条件
  • D.甲种工作条件
  • E.丁种工作条件
26.

未满多大年龄者,不得参与放射工作

  • A.12 岁
  • B.13 岁
  • C.14 岁
  • D.15 岁
  • E.16 岁
27.

特殊意外情况下,在一次事件中有效剂量不得大于

  • A.50mSv
  • B.100mSv
  • C.150mSv
  • D.、200mSv
  • E.250mSv
28.

非放射专业学生教学期间,有效剂量当量不得大于

  • A.0.2mSv/年
  • B.0.3mSv/年
  • C.0.5mSv/年
  • D.1.0mSv/年
  • E.1.5mSv/年
29.

铅当量的单位是

  • A.mmPb
  • B.cmPb
  • C.mPb
  • D.dmPb
  • E.nmPb
30.

X 线诊断机房的主防护至少应有的铅当量是

  • A.2nmPb
  • B.、1cmPb
  • C.4mPb
  • D.2mmPb
  • E.3dmPb
31.

  • A.控制器
  • B.使 X 线机得电的变压器
  • C.高压发生器
  • D.专用机械装置
  • E.影像装置
32.

旋转阳极 X 线管与固定阳极管比,优点是

  • A.焦点大,功率小
  • B.焦点小,功率大
  • C.焦点大,功率大
  • D.焦点小,功率小
  • E.旋转速度高,焦点大
33.

X 线管的真空度应保持在

  • A.133.3×10-5Pa
  • B.133.3×10-2Pa
  • C.133.3×10-3Pa
  • D.133.3×10-4Pa
  • E.133.3×10-6Pa
34.

X 线管阴极的作用是

  • A.发射电子并聚焦
  • B.只发射电子
  • C.只聚焦
  • D.散热
  • E.产生 X 线
35.

固定阳极 X 线管的阳极倾角一般不超过

  • A.
  • B.10°
  • C.15°
  • D.12°
  • E.20°
36.

热容量的单位J和 HU 的关系是

  • A.1HU=1.414J
  • B.1HU=0.4J
  • C.1HU=0.9J
  • D.1HU=0.71J
  • E.1HU=1.0J
37.

管电压的单位是

  • A.V
  • B.mV
  • C.nV
  • D.kV
  • E.dV
38.

X 线管的结构参数不包括

  • A.外形尺寸
  • B.阳极靶面倾角
  • C.管电流
  • D.有效焦点尺寸
  • E.管壁滤过当量
39.

  • A.控制台内
  • B.球管内阳极端
  • C.球管内阴极端
  • D.高压发生器内
  • E.管套中央部
40.

30kW 的 X 线机组,管电流的调节范围是

  • A.10mA ~80mA
  • B.10mA ~ 100mA
  • C.10mA ~ 400mA
  • D.10mA ~300mA
  • E.10mA ~200mA
41.

观察第 1、2 跖骨,通常的体位是

  • A.正位及侧位
  • B.正位及前后外斜位
  • C.侧位及前后内斜位
  • D.前后内、外斜位
  • E.侧位及前后外斜住
42.

以下关于腹部摄影的选择,错误的是

  • A.站立位——胃肠穿孔
  • B.站立位——肠梗阻
  • C.仰卧侧位——不能站立的可疑肠梗阻患者
  • D.肾结石——仰卧前后正位
  • E.肠套叠——倒立正侧位
43.

打光( )

  • A.Eudragit S
  • B.微晶纤维
  • C.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 D.滑石粉
  • E.川蜡
44.

影响药物电荷分布,一般可延长作用时间 ( )

  • A.酰胺基
  • B.烃基
  • C.磺酸基
  • D.卤素
  • E.羟基
45.

凡士林( )

  • A.填充剂
  • B.保湿剂
  • C.油脂性基质
  • D.水溶性基质
  • E.矫味剂
46.

薄膜衣片的崩解时限( )

  • A.120min
  • B.60min
  • C.30min
  • D.15min
  • E.5min
47.

植人剂材料( )

  • A.硅橡胶
  • B.蓖麻油
  • C.单硬脂酸甘油酯
  • D.乙基纤维素
  • E.HPMC
48.

微型胶囊( )

  • A.液中干燥法
  • B.逆相蒸发法
  • C.单凝聚法
  • D.熔融法
  • E.饱和水溶液法
49.

无同定结构的抗溃疡药( )

  • A.兰索拉唑
  • B.法莫替丁
  • C.雷贝拉唑
  • D.哌仑西平
  • E.枸橼酸铋钾
50.

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 )

  • A.药剂学
  • B.剂型
  • C.制剂
  • D.调剂学
  • E.临床药学
51.

极性溶剂( )

  • A.蒸馏水
  • B.丙二醇
  • C.液状石蜡
  • D.明胶水溶液
  • E.生理盐水
52.

对光不稳定,在碱性溶液中分解产物为感光黄素( )

  • A.维生素 A1
  • B.维生素 B6
  • C.维生素 D2
  • D.维生素 B2
  • E.维生素 E
53.

是将湿物料置于高频电场内,由于高 _电场 的交变作用使物料中的水分加热、水分气化 而 达到干燥目的的操作( )

  • A.辐射干燥
  • B.对流干燥
  • C.介电加热干燥
  • D.传导干燥
  • E.真空干燥
54.

有多烯结构,侧链上含有 4 个双键,目前仅 有 6 个异构体( )

  • A.维生素 A1
  • B.维生素 B6
  • C.维生素 D2
  • D.维生素 B2
  • E.维生素 E
55.

化学结构中含有 1 个手性碳原子喹诺酮类药 物,左旋体活性大毒性小( )

  • A.乙胺丁醇
  • B.氧氟沙星
  • C.芦氟沙星
  • D.加替沙星
  • E.诺氟沙星
56.

乳剂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 )

  • A.融变时限测定
  • B.再分散试验
  • C.稠度测定
  • D.分层现象的观察
  • E.无菌度的测定
57.

控释膜( )

  • A.可防止药物流失和潮解
  • B.既能提供释放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
  • C.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 D.粘贴于皮肤的表面
  • E.为附加的塑料保护薄膜,临用时撕去
58.

纳米囊宜选用( )

  • A.聚合法
  • B.注人法
  • C.复凝聚法
  • D.重结晶法
  • E.研磨法
59.

包合材料( )

  • A.山梨酸
  • B.环糊精
  • C.海藻酸钠
  • D.聚维酮
  • E.可可豆脂
60.

使药物浓集于靶区,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 )

  • A.油类、香料和脂溶性维生素等制成微囊化制剂的作用
  • B.备复方甲地孕酮微囊注射剂、慢心律微囊骨架片的目的是
  • C.抗癌药物制成微囊型制剂的目的是
  • D.阿司匹林与氯苯那敏分别包囊后再进一步加工的目的是
  • E.氯化钾制成微囊化制剂的作用是
61.

呋喃类 H2受体拮抗剂( )

  • A.西咪替丁
  • B.法莫替丁
  • C.雷尼替丁
  • D.兰索拉唑
  • E.酮替芬
62.

高级结构( )

  • A.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 B.多肽链的折叠方式
  • C.螺旋或折叠的肽链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
  • D.两个以上的亚基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而形成 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
  • E.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统称为
63.

经皮吸收促进剂( )

  • A.可可豆脂
  • B.氮酮
  • C.卡波姆
  • D.羊毛脂
  • E.丙二醇
64.

絮凝的原因( )

  • A.油水两相存在密度差
  • B.乳剂的 ζ 电位降低,乳滴产生聚集
  • C.乳化剂性质的改变引起
  • D.乳化膜破坏导致乳滴变大
  • E.外界因素及微生物使油相或乳化剂变质
65.

质子泵抑制剂( )

  • A.西咪替丁
  • B.法莫替丁
  • C.雷尼替丁
  • D.兰索拉唑
  • E.酮替芬
66.

闭塞粉碎 ( )

  • A.粉碎的过程中已达到粉碎要求的粉末不能及时排出而继续和粗粒一起重复粉碎的操作
  • B.连续把粉碎物料供给粉碎机的同时不断地从粉碎机中把已粉碎的细物料取出的操作
  • C.经粉碎机粉碎的物料通过筛子或分级设备使粗颗粒重新返冋到粉碎机反复粉碎的操作
  • D.两种以上物料一起粉碎的操作
  • E.在药物中加人适量的水或其他液体进行研磨的方法
67.

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以克服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

  • A.复方乙醜水杨酸片中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是
  • B.磺胺药与甲氧苄氨嘧啶( TMP)配伍联用、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配伍联用的目的是
  • C.用吗啡镇痛配伍阿托品的目的是
  • D.当药物配伍使用时,由于它们的物理、化学和药理性质不尽相同而发生相互影响, 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是
  • E.引起药物治疗作用的减弱或消失,甚至导致毒副作用的增强的配伍变化是
68.

以碳酸氢钠和枸橼酸为崩解剂的片剂( )

  • A.糖衣片
  • B.薄膜衣片
  • C.泡腾片
  • D.植人片
  • E.口含片
69.

缓释制剂( )

  • A.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能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
  • B.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能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
  • C.给药后不立即释放药物的制剂
  • D.能滞留于胃液中,延长药物在消化道释放 时间,改善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片剂称为
  • E.具有生物黏附性的聚合物与药物混合组成 片芯,然后由此聚合物围成外周,再加覆盖层而成的片剂为
70.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

  • A.PLA
  • B.CMS-Na
  • C.MCC
  • D.PVA
  • E.PVPP
71.

注于表皮和真皮之间,一次注射量在 0.2ml 以下( )

  • A.静脉注射
  • B.脊椎腔注射
  • C.肌内注射
  • D.皮下注射
  • E.皮内注射
72.

渗透泵型控释制剂常用的渗透压活性物质( )

  • A.丙二醇
  • B.醋酸纤维素
  • 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D.羧甲基纤维素钠
  • E.氯化钠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