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临床执业医师系统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100题,共0分)
1.

下述哪种神经元联系方式是产生反馈性调节作用的结构基础()

  • A.环状式联系
  • B.链锁式联系
  • C.单线式联系
  • D.辐射式联系
2.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 A.是去极化局部电位
  • B.是超极化局部电位
  • C.具有全或无特征
  • D.是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所致
3.

总和的结构基础是()

  • A.单线式联系
  • B.辐散式联系
  • C.聚合式联系
  • D.环状式联系
4.

下列哪种神经递质属于儿茶酚胺类()

  • A.乙酰胆碱
  • B.腺苷
  • C.甘氨酸
  • D.去甲肾上腺素
5.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 A.乙酰胆碱
  • B.去甲肾上腺素
  • C.5-羟色胺
  • D.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
6.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 A.多巴胺
  • B.乙酰胆碱
  • C.5-羟色胺
  • D.去甲肾上腺素
7.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后膜对什么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

  • A.K+和Ca2+
  • B.Na+和K+,尤其是K+
  • C.Na+和K+,尤其是Na+
  • D.Na+和Ca2+
8.

神经细胞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最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 A.胞体
  • B.树突
  • C.轴突始段
  • D.轴突的中部
9.

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

  • A.突触后抑制
  • B.突触前抑制
  • C.外周性抑制
  • D.去极化抑制
10.

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

  • A.突触前轴末梢超极化
  • B.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增大
  • C.突触后膜去极化
  • D.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
11.

特异投射系统()

  • A.由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弥散地投向大脑皮质
  • B.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产生特定感觉
  • C.受到破坏,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
  • D.受到刺激时,脑电出现去同步化慢波
12.

在脊髓半横断患者,横断平面以下()

  • A.对侧本体感觉障碍
  • B.对侧精细触觉障碍
  • C.同侧痛、温觉障碍
  • D.对侧痛、温觉障碍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的功能()

  • A.调节内脏活动
  • B.维持身体平衡
  • C.协调随意运动
  • D.调节肌紧张
14.

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决定于()

  • A.刺激的性质
  • B.刺激的强度
  • C.感受器的敏感度
  • D.反射中枢突触的多少
15.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人类具有()

  • A.第一信号系统
  • B.建立条件反射的能力
  • C.第一和第二两个信号系统
  • D.对环境的强大适应能力
16.

当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 A.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 B.梭内肌收缩
  • C.梭外肌舒张
  • D.梭外肌收缩
17.

“谈虎色变”是由于()

  • A.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 B.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 C.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 D.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18.

下列神经中,从中枢发出后不需换元便直接支配效应器官的是()

  • A.心交感神经
  • B.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神经
  • C.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
  • D.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
19.

下列哪一类神经纤维属于肾上腺素能神经()

  • A.副交感的节前纤维
  • B.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 C.绝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 D.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20.

下丘脑是较高级的()

  • A.交感神经中枢
  • B.副交感神经中枢
  • C.内脏活动调节中枢
  • D.躯体运动中枢
21.

心脏正常起搏点位于()

  • A.窦房结
  • B.心房
  • C.房室交界区
  • D.浦肯野纤维网
22.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

  • A.钠离子内流,氯离子外流
  • B.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
  • C.钠离子内流,氯离子内流
  • D.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
23.

心动周期中,占时间最长的是()

  • A.等容收缩期
  • B.射血期
  • C.等容舒张期
  • D.充盈期
24.

二尖瓣位于()

  • A.右心房
  • B.右心室
  • C.左心房
  • D.左心室
25.

可导致组织水肿的因素是()

  •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 C.血压升高
  • D.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
26.

下列那一项因素可以使动脉血压降低?()

  • A.心交感神经兴奋
  • B.去甲肾上腺素分泌
  • C.心迷走神经兴奋
  • D.肾素分泌
27.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

  • A.脊髓
  • B.延髓
  • C.脑桥
  • D.下丘脑
28.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不同于骨骼肌的是()

  • A.去极化是钙离子内流引起的
  • B.复极化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
  • C.复极化时间比较长
  • D.去极化是钠离子内流引起的
29.

从功能上说,大动脉属于()

  • A.容量血管
  • B.弹性贮器血管
  • C.交换血管
  • D.阻力血管
30.

心力衰竭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 A.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减
  • B.淋巴回流受阻
  • C.毛细血管中血压升高
  •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1.

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 A.窦房结
  • B.心房肌
  • C.房室交界
  • D.心室肌
32.

大部分血液进入心室是在()

  • A.等容收缩期
  • B.快速射血期
  • C.减慢射血期
  • D.快速充盈期
33.

快速射血期()

  • A.房内压>室内压
  • B.房内压
  • 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 D.房内压动脉压
34.

动脉瓣关闭到下一次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下列心动周期中的哪一期?()

  • A.心室舒张期
  • B.心室射血期
  • C.等容收缩期
  • D.心室舒张期+等容收缩期
35.

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 A.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 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贮存少
  • C.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 D.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36.

关于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末梢释放的递质是肾上腺素
  • B.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是β受体
  • C.可导致正性变时、变传导、变力作用
  • D.使心室搏出的血量增多
37.

窦房结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相主要是由于()

  • A.Na+内流
  • B.K+外流
  • C.Ca2+内流
  • D.Cl-外流
38.

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根据是()

  • A.4期自动去极速度
  • B.动作电位时程长短
  • C.0期去极化速度
  • D.动作电位复极化速度
39.

心室等容收缩期瓣膜的状态是()

  • A.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
  • B.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
  • C.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
  • D.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开放
40.

自律细胞自动除极发生()

  • A.心肌动作电位0期
  • B.心肌动作电位1期
  • C.心肌动作电位3期
  • D.心肌动作电位4期
41.

脂肪组织、血液、软骨组织、骨组织都属于结缔组织。()

42.

无髓神经纤维的神经轴突外面不被神经胶质细胞包裹。()

43.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在轴突末梢有分支。()

44.

结缔组织的特点之一是无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45.

钠泵的作用是逆电化学梯度将Na+运出细胞,并将K+运入细胞。()

46.

抑制细胞膜上钠-钾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对细胞的静息电位无任何影响。()

47.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都属被动转运,因而转运速率随细胞内外被转运物质的电化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48.

Na+泵可以将细胞外的K+转运至细胞内。()

49.

阈下刺激因不能激活钠离子通道而无法引起动作电位。()

50.

生理情况下,只要支配骨骼肌的神经元传来一次兴奋,骨骼肌肯定能够产生一次收缩。()

51.

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增大可以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

52.

当给予骨骼肌连续刺激时,骨骼肌的收缩幅度随着刺激的频率的增加而增高。()

53.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离子是钠离子。()

54.

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着刺激的强度的增大而改变。()

55.

肌肉的收缩过程需要能量,肌肉的舒张过程不需要能量。()

56.

在骨骼肌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发生融合。()

57.

骨骼肌细胞内横小管的是细胞内Ca2+储存库。()

58.

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增大。()

59.

骨骼肌纤维是指骨骼肌细胞浆中一些平行排列的蛋白细丝。()

60.

终板膜上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

61.

Ca2+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需要细胞耗能。()

62.

细胞外液中K+明显降低时,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

63.

动作电位发生期间钠离子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扩散进入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此转运方式称单纯扩散。()

64.

神经纤维兴奋后产生低常期的原因是膜电位处于超极化状态。()

65.

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细胞外Na+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66.

单个阈下刺激不会引起钠离子通道的开放,所以不会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

67.

骨骼肌强直收缩时,肌肉收缩可以融合而动作电位却不能融合。()

68.

动作电位有不应期、可以总和、可以沿着神经纤维不衰减传导。()

69.

正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

70.

冠状切面是与水平面垂直,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71.

大部分动脉管壁平滑肌接受交感神经的单一支配。()

72.

等容收缩期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

73.

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传入心室的唯一途径。()

74.

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不会发生期前兴奋和强直收缩。()

75.

左半心内全部为动脉血,右半心内全部为静脉血。()

76.

心脏和大部分血管平滑肌都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77.

血管紧张素能够使血压升高,尿量减少。()

78.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可使有效滤过压增大。()

79.

当颈动脉窦区血压升高时可以反射性使心输出量降低。()

80.

兴奋在心脏内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普通的心房肌和心室肌。()

81.

什么是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82.

神经肌肉接点处兴奋传递的特点有哪些?

83.

神经冲动传导机制。

84.

什么是完全强直收缩?为什么骨骼肌能够产生完全强直收缩而心肌不能?

85.

钠离子在神经细胞膜两侧是如何分布的?试述钠离子跨膜转运方式及其特点。

86.

兴奋收缩偶联。

87.

试述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的产生机制,比较二者的异同。

88.

简述神经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和坐骨神经干双向动作电位记录方法和原理。

89.

简要说明神经肌肉接点接点处兴奋传递过程。

90.

试比较化学性突触传递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

91.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

92.

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93.

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

94.

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

95.

简述躯干和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

96.

简述小脑的分叶与功能。

97.

下丘脑有哪些功能?

98.

简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99.

内脏运动神经的机能特点。

100.

何谓牵张反射?有哪些类型?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