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医学检验(士)基础知识真题考试题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50题,共0分)
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中,增高可达10%~20%的细胞为

  • A.中性中幼粒细胞
  • B.中性晚幼粒细胞
  • C.嗜酸性粒细胞
  • D.嗜碱性粒细胞
  • E.单核细胞
2.

L3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学特征是

  • A.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 B.核染色质较粗.每倒结构较一致
  • C.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 D.胞质量较少
  • E.胞质轻或中度嗜碱性
3.

在各项酯酶染色中(除AS-D萘酚酯酶染色外).阳性反应能够被氟化钠抑制的白血病是

  • A.粒细胞白血病
  • B.淋巴细胞白血病
  • C.红白血病
  • D.浆细胞白血病
  • E.单核细胞白血病
4.

M1型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应

  • A.≥30%(NEC)
  • B.≥50%(NEC)
  • C.≥60%(NEC)
  • D.≥80%(NEC)
  • E.≥90%(NEC)
5.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多为

  • A.极度减低
  • B.增生减低
  • C.增生活跃
  • D.明显活跃
  • E.极度活跃
6.

不是确定溶血的实验室诊断依据的是

  • A.网织红细胞计数下降
  • B.有核红细胞
  • C.粒红比值缩小或倒置
  • D.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
  • E.骨髓增生以中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7.

关于蚕豆病表述正确的是蚕豆病是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中的一种

  • A.本病成年男性发病率较高
  • B.本病多发于我国长江以北地区
  • C.本病病程较短.病情较轻
  • D.G-6-PD缺乏.食用蚕豆后引起急性
  • E.溶血性贫血
8.

缺铁性贫血缺铁早期的特点是

  • A.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 B.血清铁下降
  • C.铁吸收率增加
  • D.总铁结合力增加
  • E.铁粒幼细胞减少
9.

胰岛细胞瘤时血中出现

  • A.C肽水平降低
  • B.C肽水平升高
  • C.C肽水平正常
  • D.胰岛素原水平降低
  • E.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10.

VitC在试带法中对各项检测的影响,错误的是

  • A.VitC含量过高使白细胞出现假阴性
  • B.VitC含量过高使亚硝酸盐出现假阴性
  • C.VitC含量过高使隐血出现假阴性
  • D.VitC可引起尿糖假阴性
  • E.VitC可引起胆红素假阳性
11.

测尿糖时试剂条只与尿中发生作用的物质是

  • A.蔗糖
  • B.果糖
  • C.麦芽糖
  • D.半乳糖
  • E.葡萄糖
12.

目前为预防输血中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理想的红细胞制剂是

  • A.年轻红细胞
  • B.洗涤红细胞
  • C.浓缩红细胞
  • D.少白细胞红细胞
  • E.辐照红细胞
13.

参与Ⅰ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 B.嗜酸性粒细胞
  • C.嗜碱性粒细胞
  • D.淋巴细胞
  • E.单核细胞
14.

关于Ph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仅出现于中性粒细胞
  • B.仅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所特有的异常染色体
  • C.大多数为t(9;22)(q34;q11)
  •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后,Ph染色体消失
  •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缓解后,Ph染色体消失
15.

可以用于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试验是

  • A.白细胞计数
  • B.网织红细胞计数
  • C.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
  • D.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 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16.

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当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均增加则提示

  • A.释放障碍
  • B.释放增加
  • C.骨髓红细胞生成旺盛
  • D.骨髓网织红细胞减少
  • E.造血功能旺盛
17.

ICSH推荐作为各型号血液分析仪血红蛋白测定标准校正的方法是

  • A.HiCN检测法
  • B.沙利检测法
  • C.SLS检测法
  • D.AHD检测法
  • E.HiN3检测法
18.

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网织红细胞分类计数采用的方法是

  • A.流式细胞法
  • B.电阻抗法
  • C.过氧化物酶法
  • D.光散射法
  • E.VCS法
19.

新配制的瑞氏染液须在室温或37%下贮存一定时间.其目的是

  • A.有利于伊红的分解
  • B.维持染液的pH
  • C.使美蓝逐渐转变为天青B
  • D.防止甲醇挥发
  • E.沉淀染料沉渣
20.

AB0血型遗传中,父母双方各遗传给子代一个基因,可以组成基因型的数目为

  • A.3
  • B.4
  • C.5
  • D.6
  • E.7
21.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 A.集落刺激因子减少
  • B.干扰素增多
  • C.白细胞介素减少
  • 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 E.血小板生成素减少
22.

不能应用流式细胞术的领域是

  • A.细胞分选
  • B.造血干细胞计数
  • C.白血病免疫分型
  • D.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 E.血小板病诊断
23.

FAB分型提出诊断急性白血病时骨髓中原始细胞为

  • A.≥20%
  • B.≥25%
  • C.≥30%
  • D.≥40%
  • E.≥l5%
24.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征不包括

  • A.血清中检出高效价自身抗体
  • B.病理损伤的基础为Ⅱ~Ⅳ型超敏反应
  • C.病程较长,迁延不愈
  • D.均为体液免疫应答所致
  • E.女性多于男性
25.

患者女性,25岁,尿频、尿急、尿痛3天,尿培养为革兰阴性杆菌,细菌计数105/ml,生化反应结果:氧化酶(-)、尿素酶(-)、靛基质(+),该病原菌是

  • A.铜绿假单胞菌
  • B.大肠埃希菌
  • C.产气肠杆菌
  • D.肺炎克雷伯菌
  • E.普通变形杆菌
26.

患者女性.65岁.冠心病心绞痛史8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6小时人院.入院时血压150/90mmHg,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此时最具特征性的实验室改变是

  • A.血清LDH水平增高
  • B.血清AST水平增高
  • C.血清ALT水平增高
  • D.血清CK-MB水平增高
  • E.血清肌红蛋白减少
27.

患者男性,55岁,因呕血入院,体检:面色微黄、消瘦,肝大坚硬,腹部膨胀,足部轻度水肿,该患者不支持肝硬化诊断的指标是

  • A.血清总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A/G比值倒置
  • B.血清胆红素升高
  • C.血清ALT和AST升高,DeRitis比值≥2
  • D.血氨正常
  • E.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
28.

患者男性,50岁,肥胖.因视力模糊,右下肢麻木入院,经检查发现空腹血糖11mmol/L,血压为160/100mmHg,呼吸有烂苹果味尿糖++++,尿酮体++。最有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 A.糖尿病肾病
  • B.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 C.原发性高血压
  • D.胰腺β细胞瘤
  • E.库欣综合征
29.

患者男性,50岁,肥胖.因视力模糊,右下肢麻木入院,经检查发现空腹血糖11mmol/L,血压为160/100mmHg,呼吸有烂苹果味尿糖++++,尿酮体++。若该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是

  • A.尿清蛋白升高
  • B.血肌酐升高
  • C.血尿素升高
  • D.血尿酸升高
  • E.尿β2微球蛋白升高
30.

患者男性,50岁,肥胖.因视力模糊,右下肢麻木入院,经检查发现空腹血糖11mmol/L,血压为160/100mmHg,呼吸有烂苹果味尿糖++++,尿酮体++。该患者经治疗后血糖恢复正常,监控一段时间内血糖控制情况最常用的指标是

  • A.尿糖
  • B.糖化Hb
  • C.餐后血糖
  • D.至腹血糖
  • E.空腹胰岛索
31.

根据上述描述.该患者脑脊液穿刺的最佳时机应是

  • A.发病后1~3周
  • B.发病后5~7天
  • C.发病后2~4天
  • D.发病后3~5天
  • E.发病后1~2天
32.

在该患者脑脊液标本中最可能显著增高的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 B.淋巴细胞
  • C.嗜酸性粒细胞
  • D.单核细胞
  • E.红细胞
33.

该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和蛋白质的变化特点应是

  • A.无变化
  • B.葡萄糖增高.蛋白质显著增高
  • C.葡萄糖减低.蛋白质显著减低
  • D.葡萄糖增高.蛋白质显著减低
  • E.葡萄糖减低.蛋白质显著增高
34.

PT延长可见于

  • A.口服避孕药
  • B.DIC早期
  • C.先天性V因子增多
  • D.妊娠离血压综合征
  • E.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35.

血液保存液ACD加入下列哪种物质可变为CPD

  • A.枸橼酸盐和磷酸盐
  • B.葡萄糖和腺嘌呤
  • C.葡萄糖和腺嘌呤
  • D.鸟嘌呤和磷酸盐
  • E.腺嘌呤和磷酸盐
36.

患者男性,24岁,发热、咽喉疼痛伴齿龈出血2周,浅表淋巴结和肝、脾轻度肿大,胸骨压痛明显,外周血检查,Hb70g/L,WBC2.8×109/L,PLT42×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55%,原始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弱阳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阳性反应可被NaF抑制。该患者可能是

  • A.急性白血病M1型
  • B.急性白血病M3型
  • C.急性白血病M5型
  • D.急性白血病M6型
  • E.急性白血病M7型
37.

增生的原始细胞为

  • A.粒细胞
  • B.红细胞
  • C.单核细胞
  • D.巨核细胞
  • E.浆细胞
38.

该型白血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

  • A.细菌感染
  • B.皮肤黏膜损害
  • C.巨脾
  • D.病毒感染
  • E.贫血
39.

该型白血病分为几种亚型

  • A.2型
  • B.3型
  • C.4型
  • D.5型
  • E.6型
40.

标记抗体具有种属内通用性的ELISA方法是

  • A.双抗体夹心法
  • B.间接法
  • C.一步法
  • D.竞争法
  • E.捕获法
41.

容易导致"钩状效应"的ELISA方法是

  • A.双抗体夹心法
  • B.间接法
  • C.一步法
  • D.竞争法
  • E.捕获法
42.

防护要求最高的是

  • A.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 B.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 C.一级、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 D.二级、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 E.三级、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43.

不可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是

  • A.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 B.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 C.一级、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 D.二级、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 E.三级、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44.

血浆转铁蛋白增加

  • A.多发性骨髓瘤
  • B.肾小管功能损伤
  • C.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 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E.血浆转铁蛋白增加
45.

血浆清蛋白减少

  • A.多发性骨髓瘤
  • B.肾小管功能损伤
  • C.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 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E.缺铁性贫血
46.

血浆球蛋白增加

  • A.多发性骨髓瘤
  • B.肾小管功能损伤
  • C.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 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E.缺铁性贫血
47.

血浆β2微球蛋白减少

  • A.多发性骨髓瘤
  • B.肾小管功能损伤
  • C.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 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E.缺铁性贫血
48.

48%~60%的患者骨髓穿刺呈"干抽"

  •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C.浆细胞白血病
  • D.多毛细胞白血病
  • E.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49.

细胞成熟程度和形态不一致

  •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C.浆细胞白血病
  • D.多毛细胞白血病
  • E.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50.

血象和骨髓象中多见接近成熟的小淋巴细胞

  •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C.浆细胞白血病
  • D.多毛细胞白血病
  • E.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