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医学检验(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二)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66题,共0分)
1.

血小板在止血中的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活化 FⅫ,启动内源凝血途径
  • B.黏附功能
  • C.聚集功能
  • D.释放功能
  • E.血块收缩功能
2.

下列哪项不属于血小板功能试验

  • A.血小板聚集试验
  • B.血小板黏附试验
  • C.血块退缩试验
  • D.凝血酶时间测定
  • E.出血时间测定
3.

下列哪种疾病作骨髓穿刺时抽出的标本油珠多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 B.缺铁性贫血
  • C.巨细细胞贫血
  •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E.溶血性贫血
4.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鉴别主要选择下列哪项检测

  • A.红细胞内游离原卟琳测定
  • B.MCV.MCH. MCHC
  • C.血清铁饱和度
  • D.血清铁饱和度
  • E.血清总铁结合力
5.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白血病的主要鉴别是

  • A.Auer 小体存在与否
  • B.POX 阳性程度
  • C.PAS 阳性程度
  • D.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否被氟化钠抑制
  • E.血清溶菌酶升高程度
6.

下列哪项实验室检查所见不符合多发性骨髓瘤

  • A.高钙血症
  • B.高尿酸血症
  • C.血清白蛋白正常或减低
  • D.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以 IgM 型为主
  • E.尿中出现本周蛋白
7.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为

  • A.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 B.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
  • C.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
  • D.原始,早幼细胞明粒显增多
  • E.血小板增多
8.

急淋与急非淋白血病分类主要根据

  • A.白血病细胞的数量
  • B.白血病细胞的类型
  • C.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
  • D.白血细胞浸润的部位
  • E.白血病裂孔现象
9.

内源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 A.FⅠ
  • B.FⅢ
  • C.FⅩ
  • D.FⅫ
  • E.FX
10.

典型的红斑狼疮细胞是

  • A.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吞噬了 1 个至数个均匀体
  • B.嗜酸性粒细胞吞噬了均匀体
  • C.吞噬细胞吞噬了衰老退变的细胞核
  • D.退化变性的中性粒细胞
  • E.退化变性的淋巴细胞
11.

以下哪项符合对知情同意的理解?

  • A.王医生认为知情同意就是用来保护医 护人员的防弹衣, 从而免除医护人员的责任
  • B.曹医生在为患者讲解疾病与治疗方法 时,配合使用模型、图片、影像资料等多种 手段,使患者明确所患疾病与所有治疗方案 后再做出选择
  • C.马医生认为佩戴胸牌太过麻烦,能给 患者看好病就行了,所以在接诊时,常常忘 记佩戴医院统一制作的胸牌
  • D.当就诊患者询问药品使用方法等说明 时,闫医生并未给出具体使用方法与注意事 项,而是要求患者自己看药品说明书
12.

Ⅲ型超敏反应的启动因素是

  • A.细胞因子
  • B.免疫球蛋白
  • C.免疫复合物
  • D.单核- 吞噬细胞
  • E.淋巴毒素
13.

有些人在面对应激事件时易采用 "钻牛角尖 "的方式应对,这种应对方式属于

  • A.自我防御反应
  • B.情绪反应
  • C.行为反应
  • D.生理反应
  • E.认知反应
14.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筛孔状结构形成的机制是

  • A.肿瘤细胞坏死脱落
  • B.肿瘤细胞退行性变
  • C.肿瘤细胞凋亡形成
  • D.腺上皮细胞分泌产生
  • E.肌上皮细胞分泌产生
15.

舌前 2/3 的边缘及外侧淋巴管一部分引流至下颌下淋巴结,另一部分引流至

  • A.颏下淋巴结
  • B.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 C.颈深上淋巴结
  • D.锁骨上窝淋巴结
  • E.耳后淋巴结
16.

  • A.三日一发
  • B.间日一发
  • C.四日一发
  • D.五日一发
  • E.以上均非
17.

阳水证属湿毒侵淫,主方为

  • A.疏凿饮子
  • B.越婢汤
  • 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和五味消毒饮
  • D.舟车丸
  • E.实脾饮
18.

李某,男, 43 岁。有高血压病病史。近期因郁怒诱发症状加重,头痛头晕,鼻干鼻衄,烦躁易急,面目红赤,口苦,舌红,脉弦数有力方剂宜选用

  • A.天麻钩藤饮
  • B.龙胆泻肝汤
  • C.丹栀逍遥散
  • D.大黄黄连泻心汤
  • E.玉女煎
19.

具有“易夹湿”特性的邪气为

  • A.
  • B.
  • C.
  • D.湿
  • E.
20.

下列关于肛门直肠疾病好发部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痔好发于截石位 3、7、11 点
  • B.赘皮外痔好发于截石位 6、12 点
  • C.血栓外痔好发于截石位 3、9 点
  • D.肛裂好发于截石位 3、9 点
  • E.混合痔好发于截石位 3、7、11 点
21.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正常骨髓象的特征

  • A.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 B.粒细胞系占 1/2,以中性晚幼粒,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占多数
  • C.粒红比例为 3∶1
  • D.淋巴细胞系占 1/4,以原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为主
  • E.巨核细胞数通常于 1.5 × 3 平方厘米的涂片中有 7~35 个
22.

可使纤维蛋白降解的物质是

  • A.FⅫ
  • B.tPA
  • C.凝血酶
  • D.纤维蛋白单体
  • E.纤溶酶
23.

下列关于 DIC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内有血小板聚集,生成病理性凝血酶
  • B.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
  • C.多种因素导致血管内凝血
  • D.通过内激活途径发性纤溶亢进 发生继
  • E.纤溶系统被抑制
24.

下列有关血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约占血液的 55%
  • B.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 C.血液离体后可自行凝固
  • D.造血系统的疾患可通过血液影响全身
  • E.血液检验只用于各种血液系统疾病
25.

红细胞大小不一最常见于

  • A.缺铁性贫血
  • B.溶血性贫血
  • C.失血性贫血
  • D.再生障碍性贫血
  • E.巨幼细胞性贫血
26.

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 A.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平行减少
  • B.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减少更明显
  • C.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减少更明显
  • D.红细胞数量减少,而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
  • E.红细胞数量增加,但血红蛋白明显减少
27.

输血反应一旦发生,首先采取哪项措施

  • A.核对血型有无差错
  • B.取病人血分离血浆,观查有无血管内溶血
  • C.直接涂脂抹粉片染色检查有无细菌
  • D.立即停止输血
  • E.改输生理盐水
28.

严重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改变是

  • A.出现中毒颗粒
  • B.出现染色质小体
  • C.出现 Auer 小体
  • D.出现卡波环
  • E.出现多个核反应
29.

血液检查结果: MCV 为 120fl ,MCH 为 45pg,PCHC 为 375g/L,有助于判断

  • A.健康人
  • B.大细胞性贫血
  • C.正常细胞性贫血
  •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0.

粪便中发现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

  • A.上消化道出血
  • B.霍乱
  • C.急性细菌性痢疾
  • D.肠隐孢子原虫感染
  • E.直肠癌
31.

受孕多少天后,可用 ELISA 法检出尿液中的 hCG

  • A.3 天
  • B.7 天
  • C.10 天
  • D.30 天
  • E.40 天
32.

脑脊液氯化物明显减少见于

  • A.化脓性脑膜炎
  • B.结核性脑膜炎
  • C.病毒性脑膜炎
  • D.脊髓灰质炎
  • E.中毒性脑炎
33.

脑脊液葡萄糖明显减低见于

  • A.结核性脑膜炎
  • B.病毒性脑膜炎
  • C.化脓性脑膜炎
  • D.真菌性脑膜炎
  • E.脑肿瘤
34.

脑脊液抽出后 2h 形成凝块,多考虑为

  • A.结核性脑膜炎
  • B.正常脑脊液
  • C.化脓性脑脊液
  • D.脊髓肿瘤
  • E.病毒性脑膜炎
35.

脑脊液静置 12~24h后出现薄膜,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 A.化脓性脑膜炎
  • B.结核性脑膜炎
  • C.蛛网膜下腔梗阻
  • D.神经梅素
  • E.脊髓灰质炎
36.

脓血便多见于

  • A.阿米巴痢疾
  • B.急性胃肠炎
  • C.霍乱
  • D.急性细菌性痢疾
  • E.上消化道出血
37.

柏油样便见于

  • A.直肠癌
  • B.上消化道出血
  • C.副霍乱
  • D.急性胃肠炎
  • E.肛门出血
38.

红细胞管型常见于

  • A.急性肾小球肾炎
  • B.急性肾盂肾炎
  • C.间质性肾炎
  • D.膀胱炎
  • E.尿道炎
39.

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减少常见于

  • A.精囊炎
  • B.尿道旁腺炎
  • C.尿道球腺炎
  • D.前列腺炎
  • E.肾盂肾炎
40.

可致中性粒细胞增加的疾病是

  • A.伤寒
  • B.疟疾
  • C.心肌梗死
  • D.过敏性休克
  • E.副伤寒
41.

一急诊昏迷病人,为鉴别是否由高血糖引起的昏迷,下列何种试验最有用

  • A.血液 pH 值
  • B.C肽考试用书
  • C.血糖
  • D.尿酮体
  • E.GHb
42.

行右下肢截肢术后,在手术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经培养,血平板上有扁平,枫叶状带 金属光泽的大菌落生长,具生姜味,有水溶性绿色色素。此菌很可能是下面哪种细菌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 B.草绿色链球菌
  • C.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 D.铜绿假单胞菌
  • E.大肠埃希菌
43.

患者,男, 30 岁,贫血外貌, MCV86fl ,MCH29pg ,MCHC34g/L ,其贫血属于

  • A.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C.正常红细胞性贫血
  • D.大细胞性贫血
  • E.肾性贫血
44.

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据

  • A.骨髓涂片检查
  • B.血液片检查
  • C.染色体核型分析
  • D.细胞培养技术
  • E.分子生物学检查
45.

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的共同产物有

  • A.X 碎片 B.X、Y 碎片
  • B.X、Y、D、E 碎
  • C.X、D、E 碎片
  • D.E 碎片
  • E.D、E 碎片
46.

不能作为荧光显微镜光源的是

  • A.氙灯
  • B.卤素灯
  • C.卤素灯
  • D.紫外灯
  • E.氚灯
47.

十二指肠液中的 D 液是指

  • A.十二指肠液
  • B.胆总管液
  • C.胆囊液
  • D.肝胆管液
  • E.胃液
48.

磷酸吡哆醛与酶蛋白结合是通过

  • A.氢键
  • B.疏水键
  • C.盐键
  • D.Schiff 碱
  • E.酯键
49.

C 肽测定的意义不包括

  • A.评估空腹低血糖
  • B.评价患者胰岛素分泌状况
  • C.鉴别糖尿病类型
  • D.监测胰腺手术后效果
  • E.诊断糖尿病并发症
50.

关于补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豚鼠血清中的一种耐热的蛋白质
  • B.由四种成分组成
  • C.经免疫接种可以增加
  • D.可与任何一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
  • E.是一组性质稳定的糖蛋白
51.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 A... 新生儿增加
  • B..易感人口迁入
  • C..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 D..免疫人口死亡
  • E..传染病流行
52.

乙类传染病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包括

  • A..艾滋病
  • B..肺炭疽
  • 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D..SARS
  • E..人感染 H7N9禽流感
53.

医疗机构发现哪种传染病应立即调查核实,并于2 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报告

  • A..霍乱
  • B..脊髓灰质炎
  • C..艾滋病
  • D..肺炭疽
  • E..梅毒
54.

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是

  • A..情感交流
  • B..信息传播
  • C..政策干预
  • D..行为干预
  • E..环境干预
55.

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以下哪些情况,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报告

  • A..报告病例诊断变更
  • B..已报告病例发生其他法定传染病
  • C..巳报告病例因该病死亡
  • D..巳报告病例因其他疾病死亡
  • E..填卡错误
56.

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

  • A..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 B..通过呼吸道传播
  • C..人群普遍易感
  • D..存在隐性感染者
  • E..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57.

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医疗机构诊断并报告

58.

知信行理论的要素包括知识、态度和行为。

59.

奶及奶制品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 但是不能推迟其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

60.

接种疫苗后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各方均无过错的不良反应。

61.

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鼠疫最为有效。

62.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中出现HIV 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时,应告诉求询者三个月以后复查。

63.

某室内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时,可以采用次氯酸钠消毒液对空气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

64.

肠道病毒 70 型( EV70)和柯萨奇病毒 A组 24 型变种( CA24v)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体

65.

健康素养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66.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以粪口途径和口口途径的传播为主。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