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42题,共0分)
1.

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 A.战国
  • B.唐代
  • C.北宋
  • D.明代
2.

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 A.戴震
  • B.戴震
  • C.顾炎武
  • D.俞樾
3.

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 A.日坛
  • B.月坛
  • C.天坛
  • D.地坛
4.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A.吴道子
  • B.米芾
  • C.赵孟
  • D.张择端
5.

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 A.张衡
  • B.沈括
  • C.葛洪
  • D.王桢
6.

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 A.河姆渡文化时期
  • B.屈家岭文化时期
  • C.仰韶文化时期
  • D.龙山文化时期
7.

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 A.原始公有制时期
  • B.家族宗亲制时期
  • C.中央集权制时期
  • D.奴隶制时期
8.

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 A.道安
  • B.慧远
  • C.道生
  • D.僧肇
9.

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 A.唐代
  • B.北宋
  • C.南宋
  • D.元代
10.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 A.道家学说
  • B.魏晋玄学
  • C.宋明理学
  • D.阴阳五行说
11.

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 A.唐尧
  • B.虞舜
  • C.夏禹
  • D.商汤
12.

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 A.敦煌文化
  • B.张掖文化
  • C.酒泉文化
  • D.凉州文化
13.

中国农耕自然经济解体的时间是在()。

  • A.康熙盛世之后
  • B.八国联军入侵之后
  • C.鸦片战争之后
  • D.甲午战争之后
14.

首先明确提出文章为“经国之大业”的人是()。

  • A.孔子
  • B.荀子
  • C.曹丕
  • D.刘勰
15.

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A.阶级性和哲理性
  • B.时代性和民族性
  • C.哲理性和趣味性
  • D.趣味性和娱乐性
16.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不可胜用也。”这段话的作者是()。

  • A.孔子
  • B.墨子
  • C.老子
  • D.孟子
17.

我国发明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时间是在()。

  • A.春秋
  • B.秦代
  • C.战国
  • D.汉代
18.

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今阿富汗喀布尔考察的道教领袖是()。

  • A.王重阳
  • B.李志常
  • C.邱处机
  • D.刘德仁
19.

比较能全面地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域文化特色的,是司马迁《史记》中的()。

  • A.《货殖列传》
  • B.《河渠书》
  • C.《平淮书》
  • D.《六国表》
20.

刘禹锡是中唐思想界、文学界的代表人物,他最着名的哲学着作是()。

  • A.《天说》
  • B.《天对》
  • C.《天问》
  • D.《天论》
21.

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

  • A.民俗文化
  • B.市民文化
  • C.娱乐文化
  • D.工艺文化
22.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 A.复兴儒学
  • B.全盘西化
  • C.发展生产力
  • D.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23.

我国历史上的吐蕃民族因与印度较近,最流行的文化是()。

  • A.基督教
  • B.伊斯兰教
  • C.道教
  • D.佛教
24.

中国农耕生产达到一个新水平是在公元前()。

  • A.两千年左右
  • B.三千年左右
  • C.四千年左右
  • D.五千年左右
25.

道教的基本教义是()。

  • A.长生久视、全性葆真
  • B.性净自悟、普渡众生
  •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D.修心养性、明心见性
26.

在元朝,回回的科学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主要有()。

  • A..天文历算
  • B..火器制造
  • C..天象仪器
  • D..医药学着作
27.

两汉选官的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

  • A..察举
  • B..征辟
  • C..考试
  • D..科举
28.

东晋士人最热衷的“家常”摆设是()。

  • A..清谈
  • B..诗赋
  • C..书法
  • D..佛理
29.

依据文献记载,有些学者把上古文化划分为三大区域。下面各项中,哪些不是这三大区域之中的文化()。

  • A..炎黄
  • B..氐羌
  • C..苗蛮
  • D..百越
30.

我国古人关于知行关系的观点主要有()。

  • A..知易行难
  • B..知轻行重
  • C..行先知后
  • D..知先行后
31.

勤农观

32.

诗赋取士

33.

五伦

34.

八思巴

35.

五常

36.

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是什么 ?

37.

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要素是什么?

38.

汉代士大夫阶层的作用是什么?

39.

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0.

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方面主要有哪几种观点?各观点的提出者是谁()。

41.

为什么说 20世纪后期关于汉字的思考和论争拓宽了汉字研究领域

42.

试述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