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2017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47题,共0分)
1.

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若要生存就必须具备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这些必要功能条件包括了()

  • A.两个方面
  • B.三个方面
  • C.四个方面
  • D.五个方面
2.

社会学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

  • A.吉登斯
  • B.布鲁默
  • C.默顿
  • D.布劳
3.

费孝通用“五胜六腑”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其中所谓六腑,是指一个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

  • A.六门基础课程
  • B.六个学会组织
  • C.六种出版物
  • D.六种学说
4.

社会学研究中实验法的不足之处主要是()

  • A.实验过程的自然性
  • B.实验对象的重复性
  • C.实验结果的广泛性
  • D.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5.

社会学研究中文献法的优点之一是()

  • A.文献资料的客观真实性
  • B.文献法可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
  • C.文献均有标准化的资料
  • D.文献法适于作纵贯分析
6.

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是()

  • A.散进主义理论
  • B.社会批判理论
  • C.后现代主义理论
  • D.社会有机体理论
7.

人口的两重属性是指()

  • A.数量属性和质量属性
  • B.问题属性和发展属性
  •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 D.结构属性和过程属性
8.

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

  • A.文化集丛
  • B.文化模式
  • C.文化市场
  • D.文化产业
9.

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杂交即()

  • A.文化融合
  • B.文化传播
  • C.文化冲突
  • D.文化采借
10.

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这属于()

  • A.预测性功能
  • B.规范性功能
  • C.解释性功能
  • D.描述性功能
11.

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将社会角色划分为()

  • A.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 B.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 C.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 D.制度性角色与互动性角色
12.

在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中,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取止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称为()

  • A.竞争
  • B.交换
  • C.调适
  • D.冲突
13.

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 A.反向社会化
  • B.重新社会化
  • C.继续社会化
  • D.基本社会化
14.

在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中,为一些类似演说家等人物保留的距离为()

  • A.个人距离
  • B.亲密距离
  • C.公众距离
  • D.社会距高
15.

根据个人和社会网络的连接的紧密程度不同。可将社会网络分为()

  • A.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 B.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 C.个人形态和群体形态
  • 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6.

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 A.联合家庭
  • B.重组家庭
  • C.主干家庭
  • D.核心家庭
17.

属于次级群体的是()

  • A.邻里
  • B.家庭
  • C.游戏伙伴
  • D.社团
18.

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手段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保证组织的次策和指令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这一过程称为()

  • A.组织沟通
  • B.组织决策
  • C.组织控制
  • D.组织设计
19.

在哈佛大学教授梅约和罗伊斯里斯伯格等人指导的著名的霍桑实验中逐步形成的组织管理理论是()

  • A.组织行为理论
  • B.权变理论
  • C.科学管理理论
  • D.人际关系理论
20.

属于现代学校教育潜功能的是()

  • A.社会选拔的功能
  • B.社会控制的功能
  • C.知识技术创新的功能
  • D.社会化的功能
21.

将研究视角引人到具体的教育场景之中,引人到人与人的互动关系之中,这是教育社会学分析视角中的()

  • A.冲突论视角
  • B.互动论视角
  • C.后现代视角
  • D.功能论视角
22.

在失业的类型中,人们在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称作()

  • A.摩擦性失业
  • B.周期性失业
  • C.残余性失业
  • D.季节性失业
23.

社会学者对社区的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

  • A.同心圆理论
  • B.社区全貌研究
  • C.类型学研究
  • D.人文区位学理论
24.

有关社区发展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措施和步骤,都应该经过社区成员的广泛讨论, 并根据多数人的意愿来决定, 这体现了社区发展原则中的()

  • A.自力的原则
  • B.民众需要的原则
  • C.自下而上与自上面下相结合的原则
  • D.民主的原则
25.

世界城镇化进程中,属于政治主导型城镇化的是()

  • A.欧美模式
  • B.东亚模式
  • C.非洲模式
  • D.墨印模式
26.

在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中,斯梅尔瑟提出的是()

  • A.搭便车理论
  • B.价值累加理论
  • C.资源动员理论
  • D.乌合之众理论
27.

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不同层次之间的上下流动称作()

  • A.垂直流动
  • B.代际流动
  • C.自由流动
  • D.竞争式流动
28.

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加速发展阶段是()

  • A.1949~1957年
  • B.1958~1977年
  • C.1978~2000年
  • D.1978 年至今
29.

社会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都是人的社会化的失败,因此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在于加强社会对个人的道德教育,这一观点来自于()

  • A.价值冲突理论
  • B.社会解组理论
  • C.社会建构理论
  • D.社会病理学
30.

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称作()

  • A.知识现代化
  • B.社会现代化
  • C.政治现代化
  • D.经济现代化
31.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包括()

  • A..失范理论
  • B..社会有机体论
  • C..社会进化论
  • D..社会团结理论
  • E..功能分析论
32.

社会控制的方式包括()

  • A..经济控制
  • B..法律控制
  • C..道德控制
  • D..习俗控制
  • E..宗教控制
33.

社会化的类型包括()

  • A..基本社会化
  • B..继续社会化
  • C..再社会化
  • D..正向社会化
  • E..反向社会化
34.

集体行为的特征包括()

  • A..群众性
  • B..自发性
  • C..结构性
  • D..非组织化
  • E..非制度化
35.

有关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讨论,主要观点有()

  • A..大中城市论
  • B..均衡发展论
  • C..多元模式论
  • D..小城镇重点论
  • E..城市分散发展论
36.

名词解释:统计调查

37.

名词解释:社会化

38.

名词解释:组织

39.

名词解释:消费

40.

名词解释:社会变迁

41.

简述初级群体的特征。

42.

简述社会的特征。

43.

简述家庭与婚姻观念的变化。

44.

简述社区的内涵。

45.

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46.

试述科层制组织的优点和弊端。

47.

试述如何促进我国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