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全国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考试预测题(二)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68题,共0分)
1.

在开发一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时, 首先要进行用户调查, 调查中收集的主要信息包括( )。

  • A.管理目标、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信息
  • B.组织结构、功能体系、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信息
  • C.企业性质、客户资源、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信息
  • D.管理目标、功能体系、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信息
2.

系统流程图也称为业务流程图,它表达的是( )。

  • A.数据在系统各部件间的流动情况
  • B.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
  • C.逻辑数据流图
  • D.白盒子形式的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
3.

一般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 )阶段,根据对系统的功能 /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的。

  • A.需求分析
  • B.逻辑阶段
  • C.总体设计
  • D.详细设计
4.

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 )为基础绘制的。

  • A.E-R 图
  • B.管理功能图
  • C.业务流程图
  • D.数据流图
5.

在关系规范化过程中,一般来讲,满足( )的关系即可满足信息处理的要求,就可以认为是比较规范的关系。

  • A.第一范式
  • B.第二范式
  • C.第三范式
  • D.BC 范式
6.

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

  • A.自顶向下原则
  • B.自底向上原则
  • C.分步实施原则
  • D.重点突破原则
7.

用户开发应用系统的主要手段是( ) 。

  • A.生命周期法
  • B.原型法
  • C.第四代语言
  • D.面向对象方法
8.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

  • A.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 B.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 C.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
  • D.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
9.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

  • A.用户的决策方针
  • B.用户的分析方案
  • C.系统设计说明书
  • D.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0.

信息系统建设的结构化方法中用户必须参与的原则是用户必须参与( )。

  • A.系统建设中各阶段工作
  • B.系统分析工作
  • C.系统设计工作
  • D.系统实施工作
11.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

  • A.系统开发周期长
  • B.缺乏标准、规范
  • C.用户参与程度低
  • D.主要工作集中在实施阶段
12.

系统分析工作的全面总结和主要成果是( )。

  • A.可行性研究报告
  • B.数据词典
  • C.系统说明书
  • D.系统详细调查报告
13.

软件文档是信息系统( )的重要依据。

  • A.可理解性
  • B.可维护性
  • C.可扩展性
  • D.可移植性
14.

系统维护中要解决的问题来源于( )。

  • A.系统分析阶段
  • B.系统设计阶段
  • C.系统实施阶段
  • D.三者都包括
15.

在原型法中,原型是开发系统的( )。

  • A.反映用户最基本需求的可以运行的实验模型
  • B.某一主要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物理模型)
  • C.反映用户需求的逻辑模型
  • D.反映用户全部需求符合系统开发规范的应用软件程序
16.

由用户开发应用系统可以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 A.提高应用系统效率
  • B.系统开发直接反映用户需求
  • C.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 D.降低开发成本
17.

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应参与( )。

  • A.系统规划
  • B.系统设计
  • C.系统分析
  • D.系统开发和运行全过程
18.

绘制功能结构图的依据是( )。

  • A.数据流程图
  • B.PAD 图
  • C.N-S 图
  • D.系统总体设计
19.

下面哪一项不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 )。

  • A.系统总体设计
  • B.系统硬件设计
  • C.系统详细设计
  • D.编写系统实施计划
20.

对于结构化设计思想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在结构化设计中,模块的功能应当简单明确,易于理解
  • B.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 C.设计者应先设计顶层模块
  • D.越下层模块,其功能越具体,越复杂
21.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是将( ) 。

  • A.逻辑模型转换成数据模型
  • B.数据模型转换成物理模型
  • C.概念数据模型转换为数据模型
  • D.逻辑模型转换为物理模型
22.

耦合度描述了( )。

  • A.模块内各种元素结合的程度
  • B.模块内多个功能之间的接口
  • C.模块之间公共数据的数量
  • D.模块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
23.

内聚是种指标,表示一个模块( )。

  • A.代码优化的程度
  • B.代码功能的集中程度
  • C.完成任务的及时程度
  • D.为了与其他模块连接所要完成的工作量
24.

在绘绘数据流时,应遵循父图与子图平衡的原则,所谓平衡是指( )。

  • A.父图和子图都不昨改变数据流的性质
  • B.子图不改变父图数据流的一致性
  • C.父图的输入 /输出数据流与子图的输入 / 输出数据流一致
  • D.子图的输出数据流完全由父图的输入数据流确定
25.

以下关于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信息就是数据
  • B.信息可以脱离载体独立地传输
  • C.信息可以表示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变化,但不能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
  • D.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6.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 )。

  • A.计算机系统
  • B.手工管理系统
  • C.人机系统
  • D.计算机网络系统
27.

设有关系 Students (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别,家庭住址) ,其中,属性 “ 系名”是关系 DESP 的主键,用户要求访问 “家庭地址 ”的某个成分,如邮编、省、市、街道以及门牌号。关系 Students 的主键和外键分别是( )

  • A.学号、家庭地址
  • B.姓名、系别
  • C.学号、系别
  • D.姓名、家庭地址
28.

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有生命周期法、原型化方法、计算机辅助 软件工程 方法和( )。

  • A.自顶向下法
  • B.由底向上法
  • C.模块法
  • D.面向对象方法
29.

在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中,花费费用和人力投入最多的阶段是( )。

  • A.分析与设计
  • B.编制程序
  • C.测试程序
  • D.系统维护
30.

设有关系 Students (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别,家庭住址) ,用户要求访问 “家庭地址 ”的某个成分,如邮编、省、市、街道以及门牌号,则 “家庭地址 ”是一个( )属性。

  • A.简单
  • B.复合
  • C.多值
  • D.派生
31.

用户界面设计的任务包括( )。

  • A..确定用户界面类型
  • B.. 建立任务模型
  • C.. 建立用户模型
  • D.. 建立功能模型
32.

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分为( )。

  • A..面向过程的语言
  • B..机器语言
  • C.. 高级语言
  • D..汇编语言
33.

程序效率包括( )几个方面的内容。

  • A..代码效率
  • B..运行效率
  • C..存储效率
  • D.. I/O 效率
34.

SP 方法中的基本控制结构有( ) 。

  • A..顺序结构
  • B..选择结构
  • C..重复结构
  • D..GOTO 结构
35.

内部文档可用注释语言书写,注释语言分为( )。

  • A..序言性注释
  • B.. 描述性注释
  • C..功能性注释
  • D..状态性注释
36.

为使程序中数据说明更易于理解和维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

  • A..数据说明的次序应当规范化
  • B..一个语句说明多个变量时,各变量名按字母顺序排列
  • C..对于复杂的数据结构,要加注释,说明在程序实现时的特点
  • D.. 定义变量名应按字母顺序排列
37.

在详细设计翻译转换成源程序代码后, 算法效率反映为对程序的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 A..读写速度
  • B..代码长度
  • C..存储容量
  • D..执行速度
38.

提高程序效率的根本途径在于( )。

  • A..编程时对程序语句进行调整
  • B..选择良好的设计方法
  • C..使程序最大限度的简洁
  • D..选择良好的数据结构与算法
39.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机制( )。

  • A.. 继承
  • B..消息
  • C..方法
  • D.. 结构
40.

下列属于面向对象的要素有( )。

  • A..分类性
  • B..抽象
  • C..共享
  • D.. 封装
41.

下列选项中属于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有( )。

  • A.. Booch
  • B.. CAD
  • C..Coad
  • D..OMT
42.

下列属于 Coad 方法中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的层次有() 。

  • A..主题层
  • B..对象层
  • C..应用层
  • D..接口层
43.

一个类属性依其特征划分,其类型有( ) 。

  • A..描述型
  • B..定义型
  • C..派生型
  • D..参考型
44.

在进行面向对象分析时,所采用的模型有( )。

  • A..对象模型
  • B..动态模型
  • C..静态模型
  • D..功能模型
45.

状态是对象属性的值的一种抽象,它的性质有( )。

  • A..时间性
  • B.. 持续性
  • C..有序性
  • D..有穷性
46.

划分模块可以降低软件的复杂度和工作量, 所以应该将模块分得越小越好。

47.

在网状结构中任何两个模块都是平等的,没有从属关系,所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常常被使用。

48.

信息隐蔽原则有利于提高模块的内聚性

49.

中心变换型的 DFD 图可看成是对输入数据进行转换而得到输出数据的处理, 因此可以使 用事务分析技术得到初始的模块结构图

50.

SD 法是一种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强调程序结构与问题结构相对应

51.

所谓结构冲突,是指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之间很少或没有结构上的对应关系。通常解决 的办法是:构造一个或者多个中间结构,在输入和输出结构之间进行转换。

52.

当模块的控制范围是其作用范围的子集时,模块之间的耦合度较低。

53.

JACKSON 方法是以数据流、数据封闭性准则逐层分解的。

54.

程序设计语言的工程特性包括: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局部性和顺序性。

55.

项目应用领域是选择语言的关键因素。

56.

FORTRAN 、Pascal 、C 语言、 PL/1 和汇编语言都是科学工程计算可选用的语言。

57.

要用快速原型法开发软件,应选用 4GL 语言

58.

提高程序效率的根本途径是选择良好的设计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

59.

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简单说就是高的编程技巧。

60.

面向对象的的方法是以类作为最基本的元素,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

61.

类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对象的抽象,对象是抽象的类,类的具体化就是对象。

62.

继承性是父类和子类之间共享数据结构和消息的机制, 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

63.

多态性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和重用性,允许用更为明确、易懂的方式去建立通用软件, 多态性和继承性相结合使软件具有更广泛的重用性和可扩充性。

64.

面向对象分析,就是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

65.

面向对象的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质量和提高可维护性。

66.

软件生命期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67.

M 公司的软件产品以开发实验型的新软件为主。用瀑布模型进行软件开发已经有近十年了,并取得了一些成功。若你作为一名管理员刚加入 M 公司,你认为快速原型法对公司的软件开发更加优越, 请向公司副总裁写一份报告阐明你的理由, 切记:副总裁不喜欢报告长度 超过一页( B5)。

68.

如何画分层数据流图?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