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三级助听器验配师试卷及答案解析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35题,共0分)
1.

关于导声管的说法有误的是

  • A.导声管直径一般为 4~6 mm;
  • B.导声管管径越细对高频的衰减越大;
  • C.导声管越长对低频的放大越大;
  • D.喇叭形导声管有利于 2 kHz 以上频率声音的放大;
2.

耳模从质地上分为

  • A.卡口式、耳道式、壳式、半壳式、骨架式、开放式等;
  • B.软耳模和硬耳模;
  • C.软耳模和硬耳模;
  • D.藻酸盐耳模和硅胶耳模;
3.

()又名菜花耳。

  • A.耳廓表面急性炎症;
  • B.耳廓外伤;
  • C.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 D.耳廓假性囊肿;
4.

关于耳廓异常印模取样时混合印模材料注入的说法中有误的是

  • A.两种印模膏 1:1 混合后用手掌快速搓匀后揉成条状,立即放入注射器
  • B.注射器内有空气的,将注射器平握,挤出前面约 0.5 cm 长的印模膏,弃之不用
  • C.将注射器的尖端 0.5 cm 放进耳道,将其嘴端贴紧耳道
  • D.耳道填满后注射器退出到外耳道口,尖端仍埋在印模膏里并继续以一定角度注射到耳 甲腔、耳甲艇、舟状窝、三角窝等区域,并填满至耳轮外缘;
  • E.注射完毕后,不要在外面用力按压,以免出现偏差
5.

关于外耳道异常印模取样的说法有误的是

  • A.耳道狭窄或扩大所需的耳障要根据情况自制;
  • B.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最近个月耳部是否有感染、是否动过手术、是否患突发性聋等情况;
  • C.对于耳道有感染的暂时先不要取印模;
  • D.耳内手术未满 6 个月的不要取耳印
  • E.突聋的、鼓膜有损伤的患者,暂时不要取耳印
6.

关于耳廓畸形的说法有误的是

  • A.耳廓畸形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先天性的原因引起的;
  • B.先天性的畸形往往不单纯是耳廓的畸形,还伴有外耳道、中耳及其他结构的异常;
  • C.后天因素也可造成严重耳廓畸形;
  • D.后天因素有的可以并发外耳道狭窄或闭锁;
  • E.后天因素一般伴有中耳畸形。
7.

在对鼓室声导抗的结果进行判定的注意事项中有误的是

  • A.正常鼓室声导抗图的中耳不一定正常;
  • B.中耳正常鼓室声导抗图不一定正常;
  • C.当鼓膜及听骨链存在双重病变时, 鼓室声导抗图既能反映鼓膜的病变也能反映听骨链的 病变;
  • D.临床诊断应结合鼓室导抗图、病史、物理检查、纯音听阈、声反射测试及其他听力学 测试而综合判断;
8.

成人的外耳道体积约为()mL。

  • A.0.2~0.6;
  • B.0.7~1.0;
  • C.1.0~1.5;儿童 0.7-1
  • D.1.5~2.0;
9.

听力语言康复是综合采用()的措施,对听障者进行听力重建或补偿,经过听觉言语训练,使其获得或完善听觉言语能力,并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协调发展。

  • A.医学、心理、教育;
  • B.社会、心理、教育;
  • C.医学、教育、社会;
  • D.社会、心理、医学;
  • E.教育、心理、医学。
10.

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 A.2 岁半
  • B.3 岁半
  • C.3~5 岁半
  • D.4岁半
11.

开关放大器是

  • A.A类受话器
  • B.B类受话器
  • C.C类受话器
  • D.D类受话器
12.

传声器按时间发展的顺序依次是

  • A.压电陶瓷式、电磁动圈式、驻极体式
  • B.电磁动圈式、驻极体式、压电陶瓷式
  • C.电磁动圈式、压电陶瓷式、驻极体式
  • D.驻极体式、电磁动圈式、压电陶瓷式;
  • E.压电陶瓷式、驻极体式、电磁动圈式。
13.

耳内式助听器的缩写

  • A.ITE;
  • B.HS;
  • C.ITC;
  • D.CIC;
  • E.CROS。
14.

1955 年()面世,成为销量最大的助听器。

  • A.炭精助听器
  • B.半导体眼镜式助听器
  • C.耳后式助听器
  • D.集成电路助听器
15.

1921 年()生产出第一台电子管助听器。

  • A.美国
  • B.英国
  • C.德国
  • D.法国
16.

采用电学放大原理的()出现于 20 世纪初。

  • A.真空管助听器
  • B.炭精助听器
  • C.真空电子管助听器
  • D.电子管助听器
17.

人将手掌拢在耳后,声音可在中高频增加

  • A.0~5 dB
  • B.5~10 dB
  • C.10~15 dB
  • D.15~20 dB
  • E.20~25 dB
18.

研究一段时间内的言语声的变换,尤其是频率的变化,需要使用

  • A.频响图;
  • B.输出图;
  • C.增益图;
  • D.语谱图;
  • E.频谱图。
19.

以下关于重振的说话中错误的是:

  • A.重振是指响度非正常地增加;
  • B.重振是感音神经性聋最明显的特征反应之一;
  • C.重振现象直接引起听觉动态范围的变化,使患者感知的声音强度范围变窄,以至于产生 明显的不适感;
  • D.重振患者的助听器应该小声多压缩,大声多放大。
20.

下列关于听觉动态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指从刚能听见的最小声音强度到刚能引起不适或痛觉的最小声音强度的范围;
  • B.是指气导与舒适阈之间的动态范围;
  • C.若不舒适阈是 100 dB HL,气导是 60 dBHL,则听觉动态范围是 40 dB; (单位 )
  • D.通常,感音神经性聋的动态范围比传导性聋的窄。
21.

正常听力人群的 MCL约为:

  • A.65 dB SPL
  • B.65 dB HL
  • C.60 dB SPL
  • D.60 dB HL
22.

关于不舒适阈的说法中有误的是:

  • A.声音强度引起听觉明显不舒适感时的声压级;
  • B.助听器的输出要尽量大于患者的 UCL;
  • C.UCL是调试最大声输出参数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 D.一般临床上测试患者在 500、1000、2000 和 4000 Hz 的不舒适阈。
23.

OSPL90的条件是:

  • A.在规定的频率或几个频率点,增益控制处于参考位置,其他控制器处于得到最大增益的 位置,当输入声压级为 90 dB SPL时,在声耦合腔中测得的声压级;
  • B.在规定的频率或几个频率点,增益控制处于参考位置,其他控制器处于得到最大增益的 位置,当输入声压级为 90 dB SPL时,在真耳中测得的声压级;
  • C.在规定的频率或几个频率点,增益控制处于满档位置,其他控制器处于得到最大增益的 位置,当输入声压级为 90 dB SPL时,在真耳中测得的声压级;
  • D.在规定的频率或几个频率点,增益控制处于满档位置,其他控制器处于得到最大增益的 位置,当输入声压级为 90 dB SPL时,在声耦合腔中测得的声压级。
24.

关于老年性听障特点不正确的是:

  • A.老年性耳蜗的病变,可发生在毛细胞,也可以发生在螺旋神经节、听觉中枢,所以临床 表现不同;
  • B.大多数是听觉器官衰老、退变而出现的双耳对称、缓慢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 C.老年性听力损失多发生在外耳和中耳;
  • D.听力损失在 90 dB HL以内选配助听器效果要好一些。
25.

下列关于助听器的最大声输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助听器的最大声输出尽可能得大,而且要超过患者的 UCL曲线;
  • B.无论助听器的功率多大,使用时绝对不能超过患者的 UCL;
  • C.助听器如果压缩限制设置得不得当,大强度的声音就会导致削峰而产生失真;
  • D.助听器如果压缩限制设置得不得当,大强度的声音就会导致削峰而产生失真;
26.

如果人的头颅直径为 20 cm,具有衍射作用的声音频率为

  • A.频率大于 2500 Hz 的声音;
  • B.频率小于 2500 Hz 的声音;
  • C.频率大于 1700 Hz 的声音;
  • D.频率小于 1700 Hz 的声音。
2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静噪作用可以将信号额外提高 12 dB 而仍然能够忍受;
  • B.与单耳听声相比,双耳听阈比单耳测听改善 6~10 dB;
  • C.单耳选配也可以具有左右定向作用;
  • D.双耳若同时接收一高一低两个信号,听到的是一高一低两个声音。
28.

以下哪种情况不能选择削峰线路:

  • A.深度听力损失且需要将音量开关开到最大者;
  • B.在需要大功率时,同时由于体积原因,愿意在削峰的 ITC与压缩的 BTE之间选择前者;
  • C.重振的感音神经性患者;
  • D.重振的感音神经性患者;
29.

以下关于小儿游戏测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条件化刺激的给声强度为阈上15 dB 及其以上
  • B.初始频率必须从1000Hz 开始
  • C.选择游戏种类时,要根据小儿的能力、发育情况、注意力而定;
  • D.测听方法采用降10 升 5 法
  • E.由于小儿注意力集中较短,测试频率的顺序可先为两耳的1 kHz、4 kHz 和 0.5 kHz。
30.

游戏测听的适用年龄段为

  • A.0~6 个月
  • B.6 个月 ~2.5 岁
  • C.2.5岁~5 岁
  • D.6岁以上
  • E.7岁以上
31.

父母双方都是耳聋基因的隐形携带者,其后代每一个子女出现耳聋的可能性为:

  • A.100%
  • B.75%
  • C.50%
  • D.25%
32.

出生 0~3 个月的听力正常小儿对()声音会表现眼睛睁开,全身抖动,两手握拳,前臂屈曲( Moro 反射)

  • A.30~40 dB(A)
  • B.50~60 dB(A)
  • C.70~80 dB(A)
  • D.80~90 dB(A)
33.

按照 WHO-1997 年的标准,平均听力损失为 65dB HL 属于

  • A.轻度听力损失
  • B.中度听力损失
  • C.中重度听力损失
  • D.重度听力损失
34.

下列关于耳间衰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耳间衰减代表信号从测试耳传至非测试耳过程中能量的衰减;
  • B.颅骨振动需要消耗能量;
  • C.刺激信号在传至非测试耳时经过颅骨消耗了一部分能量,所剩下的能量可能会激活对侧 耳蜗;
  • D.对于骨导来说,耳间衰减几乎可以不考虑。
35.

当有可能出现交叉听力,为了得到差耳真实的听力,就要对好耳进行掩蔽,即

  • A.在差耳加入噪声;
  • B.在差耳加入信号和噪声;
  • C.在好耳加入噪声;
  • D.在好耳加入信号;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