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食品安全师试题及参考答案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70题,共0分)
1.

国家、省、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建立食品生产许可证档案管理制度。其档案材料的时限为:

  • A.半年
  • B.3 年
  • C.4 年
  • D.5 年
2.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的颁布单位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 B.国务院
  • C.国家质监总局
  • 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划分为“推荐性和强制性”两种类型是按:

  • A.域划分
  • B.级别划分
  • C.内容划分
  • D.遵守与执行的效力和性质划分
4.

统一管理全国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主管机构是

  • A.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B.卫生部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食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
  • C.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D.中国标准化协会
5.

下列哪种问题是违法案例 ?

  • A.经过度烘烤既干又硬的蛋糕
  • B.灌装量不足的苹果汁饮料
  • C.操作工安全事故
  • D.受致病菌污染的熟制肉饼
6.

HACCP体系是:

  • A.一种不依赖其它规范的单独存在的孤立体系
  • B.一种产品检验方法
  • C.一种各行业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 D.针对食品相关企业的一套食品安全预防性体系
7.

净菜生产加工企业应具备下列哪些基本管理体系能有效保证终产品安全?

  • A.GAP、GMP、SSOP、HACCP
  • B.GMP、ISO、HACCP
  • C.GAP、ISO、HACC
  • D.ISO、 SSOP、HACCP
8.

食品加工企业应具备下列哪些基本管理体系才能有效保证终产品安全?

  • A.SSOP
  • B.ISO9000
  • C.ISO14000
  • D.GMP、SSOP、 HACCP
9.

什么不是某 CCP的关键限值?

  • A.区分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的标准
  • B.食品生产操作超出某限度值而可能造成健康危害
  • C.超出某限度值导致食品质量不一致
  • D.罐头食品杀菌致病菌致死的温度 / 时间条件
10.

根据以下选项判断三明治加工过程中的危害

  • A.耗败的黄油
  • B.生菜中的杀虫剂
  • C.没有标志的蔬菜
  • D.不新鲜的面包
11.

下列哪项在产品配方中不涉及食品安全危害?

  • A.水分活度
  • B.苯甲酸钠
  • C.柠檬酸含量
  • D.蛋白质含量
12.

HACCP术语中什么是危害分析?

  • A.分析危害以了解它们是否可能在食品中产生
  • B.对危害及其存在条件的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的过程
  • C.对食品加工步骤进行分析以确定什么会出错
  • D.对食品加工步骤进行分析以确定如果在某处出错可能是有害的
13.

关于 HACCP小组的构成,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HACCP小组是由一个具备多种知识和多种经验的人员组成的团队
  • B.HACCP小组成员应该接受有关 HACCP的培训
  • C.HACCP小组成员必须是本企业的员工
  • D.HACCP体系建立以后,该小组的工作可以包括体系的评审或改进等
14.

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 A.HACCP是 ISO9000 的基础
  • B.ISO9000 是 HACCP的基础
  • C.GMP、SSOP是 HACCP的基础
  • D.HACCP 是 GMP、SSOP的基础
15.

食品安全危害可定义为:

  • A.食品中存在致病菌的危险
  • B.加热时间与温度控制有误
  • C.蟑螂污染的食品
  • D.食品中含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因素
16.

在用标准曲线定量时,所测定的吸光度值应控制在哪一范围内结果才比较准确?

  • A.0.001 ~0.05
  • B.0.05 ~0.2
  • C.1.2 ~2.5
  • D.0.3 ~0.8
17.

胆碱酯酶抑制法是目前农药残留测定中常用的快速筛查法,但它主要适用于下列哪类农药?

  • A.有机氯类
  • B.拟除虫菊酯类
  • C.有机磷类
  • D.沙蚕毒素类
18.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脂肪测定方法?

  • A.索式提取法
  • B.罗兹-哥特里方法
  • C.巴布科克氏法
  • D.气相色谱法
19.

下列哪个概念是用于衡量检测灵敏度大小的?

  • A.标准差
  • B.变异系数
  • C.最小检出量
  • D.相对误差
20.

冻猪肉解冻后,外表湿润、粘手、切面有渗出液、粘手、有氨味、酸味或臭味、肌肉色泽暗红、无光泽、脂肪呈污黄或灰绿色、有霉点、肉质松驰,这样的冻猪肉可认定为:

  • A.良质冻猪肉
  • B.次质冻猪肉
  • C.变质冻猪肉
  • D.合格冻猪
21.

冻猪肉解冻后,外表及切面为湿润、不粘手、无臭味及异味、肌肉色红均匀、具有光泽、脂肪洁白、无霉点、肉质紧密、有坚实感,这样的冻猪肉可认定为:

  • A.良质冻猪肉
  • B.次质冻猪肉
  • C.变质冻猪肉
  • D.合格冻猪肉
22.

冻猪肉解冻后,外表湿润、微粘手、切面有渗出液但不粘手、稍有氨味或酸味、肌肉红色稍暗、缺乏光泽、脂肪微黄、有少量霉点、肉质软化或松弛,这样的冻猪肉可认定为:

  • A.良质冻猪肉
  • B.次质冻猪肉
  • C.次质冻猪肉
  • D.合格冻猪肉
23.

肉类在冷藏过程中常会出现变色现象,如红色肉可能变成褐色肉、白色脂肪可能变成黄色。肉类的变色往往与下列的什么作用有关。

  • A.添加色素
  • B.自身的氧化
  • C.微生物
  • D.自身的氧化 +微生物
24.

食品经冻结并维持在哪个℃以下贮藏,几乎可以阻止所有微生物的生长和比较有效的抑制酶的活性。

  • A.-5
  • B.-10
  • C.-18
  • D.-12
25.

按 pH 值分类的食品中 , 低酸性食品的 Ph值常以下列哪个数值来划分。

  • A.3.5
  • B.≥ 4.6
  • C.4.0
  • D.> 6
26.

当食品水分活性下降到哪个数值时,任何致病菌都无法生长及产毒素,食品的腐败变质才得以显著减慢,甚至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发生变质。

  • A.0.9
  • B.0.65
  • C.0.75
  • D.0.8
27.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

  • A.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本身
  • B.其产生的外毒素即肉毒毒素
  • C.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生长快
  • D.食品腐败
28.

以下哪个属于物理危害?

  • A.金属碎片
  • B.重金属
  • C.重金属
  • D.寄生虫
29.

()根据微生物生活环境,可在哪些生物身上找到?

  • A.动物
  • B.植物
  • C.人类
  • D.动物、植物、人类等
30.

()以下哪一种微生物不是常见的致病菌?

  • A.酵母菌
  • B.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 C.金黄色葡萄球菌
  • D.沙门氏菌
31.

国家对食品的基本要求是:

  • A..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质量安全规定
  • B..满足保障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要求
  • C..不存在危及健康和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 D..不得超出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32.

国际食品标准最重要的两大系统是:

  • A..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系统的食品标准
  • B..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食品法典委员会( FAO/WHO, CAC)系统的食品标准
  • C..国际动物卫生组织( OIE)
  • D..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IPPC)
33.

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以下原则:

  • A..求真务实,评价标准科学规范
  • B..客观公正,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 C..以评促管,监帮促相结合
  • D..宣传与教育相结合
  • E..狠抓落实与责任追究相结合
34.

我国食品安全的目标:

  • A..我国食品安全的目标:
  • B..促进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 C..促进国际贸易
  • D..食品供应全过程监管
35.

与其它杀菌方法相比,辐照杀菌具有以下优点:

  • A..成本低
  • B..没有外加物质残留
  • C..节省能源,效率高
  • D..容易控制不同的剂量达到不同的作用目的(杀菌、抑菌、 杀虫等)
36.

烟熏常用于鱼类和肉制品的加工,通过烟熏可达到如下目的:

  • A..赋予制品独特的烟熏风味
  • B..发色作用
  • C..杀菌防腐作用
  • D..抗氧化作用
37.

喷雾干燥法可以在干燥塔内使液态物料直接变成粉体,它具有下列优点:

  • A..干燥时间短
  • B..干燥成本低
  • C..卫生条件好
  • D..卫生条件好
38.

在热空气干燥过程,食品干燥速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A..物料温度
  • B..空气的温度
  • C..空气的相对湿度
  • D..空气的速度(或风量)
39.

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最低水分活性要求,如:

  • A..细菌类为 0.90
  • B..酵母类为 0.88
  • C..真菌类为 0.80
  • D..细菌类为 0.95
40.

食品的冷却方法有:

  • A..空气冷却法
  • B..冷水冷却法(浸或喷淋)
  • C..碎冰冷却法
  • D..真空冷却法
41.

目前环境中对食品造成主要危害的是那些因素?

  • A..汞、镉、铅、砷
  • B..钾、钠、钙
  • C..农药
  • D..二恶英
42.

寄生虫及其虫卵可通过下列途径危害人体。

  • A..经呼吸道进入
  • B..病人、病畜的粪便污染水体或土壤,再污染食品
  • C..经口摄入
  • D..直接污染食品(如生食)
43.

食物中的化学危害可能来自:

  • A..农药残留
  • B..抗生素残留
  • C..滥用食品添加剂
  • D..环境污染
44.

禽畜类动物的屠宰过程要经严格的兽医卫生检验,其目的是:

  • A..了解禽畜类动物的发病率
  • B..防止禽畜疫病的传播
  • C..防止禽畜疫病的传播
  • D..为禽畜类动物治病
45.

根据引起中毒的物资基础,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有:

  • A..感染型
  • B..腐败型
  • C..毒素型
  • D..混合型
46.

黄曲霉毒素是下列哪些微生物产生的一种次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病性,通常以黄曲霉毒素AFTB1代表检出量

  • A..酵母
  • B..黄曲霉
  • C..细菌
  • D..寄生曲霉
47.

食品卫生指标中大肠菌群(大肠菌值)是指哪种当量食品中大肠菌群的近似数来表示。简称为大肠菌群 MPN。

  • A..100g
  • B..每 g
  • C..100ml
  • D..每 ml
48.

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条件有:

  • A..温度
  • B..酸碱度
  • C..水分活度
  • D..
49.

确定关键控制点的方法有:

  • A..借助 CCP判断树
  • B..请专家指导和咨询
  • C..结合实际经验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
  • D..照搬其他公司同类加工产品制订的关键控制点
50.

微生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包括:

  • A..适宜温度
  • B..最适酸度
  • C..水分含量
  • D..营养基
51.

食品卫生质量的微生物指标通常是指:

  • A..细菌总数
  • B..酵母菌
  • C..大肠菌群
  • D..致病菌
52.

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

  • A..糖类
  • B..水
  • C..氮源
  • D..无机盐
53.

鲜猪肉的感官鉴定方法有:

  • A..外观鉴定
  • B..气味鉴别
  • C..弹性鉴别
  • D..微生物检验
54.

集贸市场应指定一名负责人为集贸市场食品卫生责任人,并配备专职食品卫生管理员,对进入集贸市场的食品和集贸市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卫生检查。

55.

已通过 HACCP认证等质量稳定的大型企业、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查连续合格的企业,应当减少强制检验的频次。

56.

卫生许可证的有效期为四年, 临时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卫生许可证的有效期不超过半年。

57.

已通过 HACCP认证等国家推行的食品认证的企业,在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时,可免于或者简化企业必备条件现场核查。

58.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以“质量安全”的英文 QualitySafety 缩写“ QS”表示。

59.

食品出厂必须检验合格。检验不合格的食品绝不允许出厂销售,这就是强制检验。

60.

在日本,政府成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是由科学家和专家组成的。

61.

在中国,有的食品安全标准带有“ GB/T”标识的,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有选择性的采纳和使用。

62.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多部门共同监管模式” 。

63.

为了防止干制品贮藏期内发生变质反应,通常在包装时特别注意包装材料的阻隔性及封口的密封性,包装容器内的气体构成,如选择真空或惰性气体填充包装。

64.

热烫处理主要应用于蔬菜和某些水果,通常是蔬菜和水果冷冻、干燥或罐头装罐前的一种前处理工序。

65.

平盖酸败是蔬菜罐头常见的质量问题,是由耐热芽孢杆菌引起的,其罐头主要特征是产酸变质但不引起胀

66.

冷冻速度是指食品物料内某点的温度下降速率或冰峰的前进速率。一般认为速冻食品的质量高于缓冻食品。

67.

饮用及食品生产用水的卫生问题,除了水的色、臭、味、混浊度外,重要的是水中残留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是否已被控制。

68.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

69.

目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中,常用的方法是气相色谱法或气-质联用法。

70.

对于非还原糖的测定,采用直接滴定法时所依据的原则是用酸或酶将样品水解成还原糖后再进行测定。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