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解析(一)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41题,共0分)
1.

郁达夫散文《钓台的春昼》记叙的两件主要事情是( )

  • A.夜访桐君山和日游严陵钓台
  • B.登泰山和游严陵钓台
  • C.访桐君山和游雷峰塔
  • D.登泰山和游雷峰塔
2.

下列属于“京派”作家的是( )

  • A.萧红
  • B.郭沫若
  • C.丁玲
  • D.萧乾
3.

丽尼散文《鹰之歌》所记叙的“一个忧愁的故事”是 ( )

  • A.伴侣因矛盾而流浪
  • B.伴侣为革命而牺牲
  • C.伴侣因战乱而离散
  • D.伴侣因病去世
4.

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幻灭》 、《动摇》和( )。

  • A.《残冬》
  • B.《追求》
  • C.《子夜》
  • D.《春蚕》
5.

  • A.《山之子》
  • B.《纤夫》
  • C.《送报夫》
  • D.《老马》
6.

描述了殖民时代所谓的“现代性”给台湾人民带来灾难的作品是( )

  • A.杨逵的《送报夫》
  • B.何其芳的《雨前》
  • C.萧红的《生死场》
  • D.夏衍的《法西斯细菌》
7.

田汉的剧作《南归》是一出( )。

  • A.独幕剧
  • B.两幕剧
  • C.三幕剧
  • D.四幕剧
8.

小说《萧萧》中,最后决定萧萧是否“沉潭”的人物是( )

  • A.萧萧的公公
  • B.萧萧的婆婆
  • C.萧萧的丈夫
  • D.萧萧的本家伯父
9.

造就话剧《风雪夜归人》丰富意蕴的两种话语是( )

  • A.民间话语和都市话语
  • B.民间话语和权力话语
  • C.启蒙话语和权力话语
  • D.民间话语和启蒙话语
10.

叶圣陶创作的童话集是( )

  • A.《稻草人》
  • B.《多收了三五斗》
  • C.《南行记》
  • D.《月牙儿》
11.

丰子恺在《吃瓜子》中对“吃瓜子”这一行为所持的态度是( )

  • A.批判
  • B.欣赏
  • C.支持
  • D.淡漠
12.

阿Q在梦境里,革命成功后首先想要杀掉的两个人是( )

  • A.王胡和假洋鬼子
  • B.赵老太爷和小D
  • C.赵秀才和吴妈
  • D.赵举人和小尼姑
13.

徐志摩《毒药》的文体是( )

  • A.十四行诗
  • B.散文诗
  • C.格律诗
  • D.叙事诗
14.

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中,与邢幺争吵的人物是( )

  • A.新县长
  • B.方治国
  • C.汪大嫂
  • D.汪二
15.

“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这句诗出自( )

  • A.《航》
  • B.《春水》
  • C.《婴儿》
  • D.《大堰河——我的保姆》
1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集是( )

  • A.《呐喊》
  • B.《彷徨》
  • C.《沉沦》
  • D.《法网外》
17.

《蛇与塔》的文体是( )

  • A.杂文
  • B.抒情散文
  • C.新闻特写
  • D.短篇小说
18.

《子夜》里塑造的买办资本家形象是( )

  • A.杜竹斋
  • B.赵伯韬
  • C.冯云卿
  • D.吴荪甫
19.

描写了以魏大爷为首的土匪团伙真实生活的小说是( )

  • A.《山峡中》
  • B.《断魂枪》
  • C.《围城》
  • D.《我在霞村的时候》
20.

郑敏的诗歌《金黄的稻束》中,开篇把站在田野里的“金黄的稻束”比喻为( )

  • A.坚韧的纤夫
  • B.幸福的新娘
  • C.疲倦的母亲
  • D.美丽的舞者
21.

下列小说中,“京味”色调鲜明的小说是( )

  • A.《骆驼祥子》
  • B.《荷花淀》
  • C.《呼兰河传》
  • D.《桥》
22.

小说《春桃》的结尾,用以烘托春桃洁身自好的物象是( )

  • A.晚香玉
  • B.油灯
  • C.帽子
  • D.桃花
23.

小说《小城三月》的叙述融合了多种文体特色,它们是( )

  • A.小说的形象、诗歌的意境、散文的结构
  • B.戏剧的冲突、诗歌的意境、散文的结构
  • C.戏剧的冲突、诗歌的意境、小说的形象
  • D.杂文的犀利、戏剧的冲突、小说的形象
24.

小说《寒夜》中的汪文宣是( )

  • A.恪守道德、忠于职守、胆小怕事的小学教员
  • B.性格忧郁、处事犹豫、心胸狭窄的小地主
  • C.善于算计、惯于经营、贪婪吝啬的小商人
  • D.善良孝顺、诚恳内向、工作努力的小职员
25.

《金锁记》以月亮意象引出全篇,首尾呼应,从而给小说涂上的色调是( )

  • A.悲壮
  • B.安详
  • C.苍凉
  • D.和谐
26.

在小说《铸剑》中,黑衣人自称替眉间尺复仇的缘由是( )

  • A.同情眉间尺
  • B.行侠仗义
  • C.认识眉间尺的父亲
  • D.只不过要给眉间尺报仇
27.

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的是( )

  • A.辛笛
  • B.臧克家
  • C.田间
  • D.艾青
28.

下列说法中,最能表达《桃园》艺术特色的是( )

  • A.情节曲折
  • B.诗化色彩浓郁
  • C.擅用对比
  • D.荒诞色彩强烈
29.

冯至借用诗句“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中的“你”,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和对平实执著生活态度的赞许。“你”指的是()

  • A.金柳
  • B.老马
  • C.泥土
  • D.鼠曲草
30.

《绣枕》中大小姐绣枕的意图是( )

  • A.求得亲事
  • B.为母亲祝寿
  • C.出售
  • D.送给闺中女伴
31.

钱钟书小说《围城》中,“围城”这一意象象征了( )

  • A..人生的婚姻
  • B..人生的处境
  • C..人类的生存困境
  • D..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的对立
  • E..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32.

梁实秋的文艺批评集有( )

  • A..《文学的纪律》
  • B..《雅舍小品》
  • C..《浪漫的与古典的》
  • D..《平屋杂文》
  • E..《雨天的书》
33.

杜运燮诗作《山》的艺术特色有( )

  • A..排比复沓手法的运用
  • B..巧妙的构思
  • C..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 D..注重节奏而不刻意限定形式
  • E..将形象、思想、情感融为一体
34.

冰心散文《寄小读者》歌颂的主题有( )

  • A..童真
  • B..母爱
  • C..革命理想
  • D..大自然
  • E..友谊
35.

报告文学《活宝们在受难——空袭下的英国家畜》赋予家畜的个性和情感有()

  • A..机智
  • B..沉着
  • C..散漫
  • D..忠诚
  • E..有序
36.

简析郭沫若戏剧《屈原》的主题思想。

37.

简析夏丐尊散文《白马湖之冬》写景的艺术特征。

38.

简析陈独秀散文《本志罪案之答辩书》的主题思想。

39.

简析朱湘诗歌《采莲曲》的艺术特征。

40.

试论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征。

41.

阅读孙犁的散文《织席记》,结合作品,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论文章。 要求:(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20分) (附孙犁《织席记》原文) 织席记 孙犁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从南几县走过来,在蠡县、高阳,到处是纺线、织布。每逢集日,寒冷的早晨,大街上还冷冷清清的时候,那线子市里已经挤满了妇女。她们怀抱着一集纺好的线子,从家里赶来,霜雪粘在她们的头发上。她们挤在那里,急急卖出自己的线子,买回棉花;赚下的钱,再买些吃食零用,就又匆匆忙忙回家去了。回家路上的太阳才融化了她们头上的霜雪。      到端村。集日那天,我先到了席市上。这和高、蠡一带的线子市,真是异曲同工。妇女们从家里把席一捆捆背来,并排放下。她们对于卖出成品,也是那么急迫,甚至有很多老太太,在乞求似地招唤着席贩子:“看我这个来呀,你过来呀!”      她们是急于卖出席,再到苇市去买苇。这样,今天她们就可解好苇,甚至轧出眉子,好赶织下集的席。时间就是衣食,劳动是紧张的,她们的热情的希望永远在劳动里旋转着。      在集市里充满热情的叫喊、争论。而解苇、轧眉子,则多在清晨和月夜进行。在这里,几乎每个妇女都参加了劳动。      那些女孩子们,相貌端庄地坐在门前,从事劳作。 这里的房子这样低、挤、残破。但从里面走出来的妇女、孩子们却生的那么俊,穿的也很干净。普遍的终日的劳作,是这里妇女可亲爱的特点。她们穿的那么讲究,在门前推送着沉重的石砘子。她们的花鞋残破,因为她们要经常在苇子上来回践踏,要在泥水里走路。      她们,本质上是贫苦的人。也许她们劳动是希望着一件花布褂,但她们是这样辛勤的劳动人民的后代。      在一片烧毁了的典当铺的广场上,围坐着十几个女孩子,她们坐在席上,垫着一小块棉褥。她们晒着太阳,编着歌儿唱着。她们只十二三岁,每人每天可以织一领丈席。劳动原来就是集体的,集体劳动才有乐趣,才有效率,女孩子们纺线愿意在一起,织席也愿意在一起。问到她们的生活,她们说现在是享福的日子。      生活史上的大创伤是敌人在炮楼“戳”着的时候,提起来,她们就黯然失色,连说不能提了,不能提了。那个时候,是“掘地梨”(注:地梨,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可食用)的时候,是端村街上一天就要饿死十几条人命的时候。      敌人决堤放了水,两年没收成,抓夫杀人,男人也求生不得。敌人统制了苇席,低价强收,站在家里等着,织成就抢去,不管你死活。 一个女孩子说:“织成一个席,还不能点火做饭!”还要在冰凌里,用两只手去挖地梨。      她们说:“敌人如果再呆一年,端村街上就没有人了!”那天,一个放鸭子的也对我说:“敌人如果再呆一年,白洋淀就没有鸭子了!”      她们是绝处逢生。对敌人的仇恨长在。对民主政府扶植苇席业,也分外感激。公家商店高价收买席子,并代她们开辟销路,她们的收获很大。      生活上的最大变化,还是去年分得了苇田。过去,端村街上,只有几家地主有苇。他们可以高价卖苇,贱价收席,践踏着人民的劳动。每逢春天,穷人流血流汗帮地主去上泥,因此他家的苇子才长的那么高。可是到了年关,穷人过不去,二百户穷人,到地主家哀告,过了好半天,才看见在钱板上端出短短的两戳铜子来。她们常常提说这件事!她们对地主的剥削的仇恨长在。这样,对于今天的光景,就特别珍重。 1947年3月(选自《白洋淀纪事》)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