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全国自考《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40题,共0分)
1.

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 A.巴甫洛夫
  • B.桑代克
  • C.斯金纳
  • D.班杜拉
2.

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

  • A.认知过程
  • B.能力
  • C.情感过程
  • D.心理特征
3.

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

  • A.投射
  • B.反射
  • C.映射
  • D.折射
4.

从众与服从相比

  • A.二者都是自愿的
  • B.二者都不是自愿
  • C.从众更出于自愿
  • D.服从更出于自愿
5.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

  • A.1859 年
  • B.1869 年
  • C.1879 年
  • D.1889 年
6.

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

  • A.关键期
  • B.危机期
  • C.好动期
  • D.危险期
7.

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

  • A.感知觉
  • B.记忆
  • C.想象
  • D.思维
8.

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

  • A.机能主义
  • B.联想主义
  • C.行为主义
  • D.人本主义
9.

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

  • A.心境
  • B.激情
  • C.应激
  • D.挫折
10.

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 A.经典条件反射
  • B.操作条件反射
  • C.第一信号系统
  • D.第二信号系统
11.

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 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 A.理解性
  • B.选择性
  • C.整体性
  • D.恒常性
12.

条件反射形成后, 如果得不到强化, 会逐渐减弱, 直至消失, 这是

  • A.习得
  • B.延迟
  • C.分化
  • D.消退
13.

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

  • A.经典性条件反射
  • B.操作性条件反射
  • C.观察学习
  • D.认知学习
14.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

  • A.卡特尔
  • B.比奈
  • C.推孟
  • D.韦克斯勒
15.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 A.双趋冲突
  • B.双避冲突
  • C.趋避冲突
  • D.双重趋避冲突
16.

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

  • A.去个性化现象
  • B.群体极化效应
  • C.社会促进作用
  • D.模仿作用
17.

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

  • A.方位知觉
  • B.深度知觉
  • C.时间知觉
  • D.爬行知觉
18.

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粘液质
  • D.抑郁质
19.

某 10 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 12 岁,其比率智商( IQ )为:

  • A.125
  • B.120
  • C.110
  • D.100
20.

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

  • A.入乡随俗
  • B.熟能生巧
  • C.察言观色
  • D.喜极而泣
21.

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 A.费希纳定律
  • B.韦伯定律
  • C.格拉斯曼定律
  • D.韦伯-费希纳定律
22.

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 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 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 B.测验法
  • C.实验法
  • D.访谈法
23.

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 、“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 B.激情
  • C.应激
  • D.挫折
24.

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血型
  • B.体型
  • C.体液
  • D.社会生活条件
25.

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

  • A.功能固着
  • B.迁移
  • C.强化
  • D.模仿
26.

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 ,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

  • A.定势
  • B.功能固着
  • C.迁移
  • D.酝酿效应
27.

通过下列哪种过程,人们可以对各种感觉信息按事物的一定关系和联系,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映像

  • A.记忆
  • B.感觉
  • C.知觉
  • D.学习
28.

用大猩猩解决问题的实验解释顿悟学习的心理学派是

  • A.行为主义学派
  • B.人本主义学派
  • C.认知学派
  • D.格式塔心理学派
29.

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这一现象被称为

  • A.定势
  • B.功能固着
  • C.迁移
  • D.酝酿效应
30.

有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识记两类图片,第一类图片上画着幼儿熟悉的物体图形,如:小旗、 西瓜等; 第二类则画着一些叫不出名称的不规则图形,结果是

  • A.第一类图片的正确再现率高于第二类图片
  • B.不清楚
  • C.第二类图片的正确再现率高于第一类图片
  • D.无法测量
3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不包含下面的哪一项

  • A.生理需要
  • B.尊重的需要
  • C.爱与归属的需要
  • D.自我和谐的需要
32.

按照记忆的干扰理论, 晚上睡觉前记忆的效果好是因为少了

  • A.前摄抑制
  • B.倒摄抑制
  • C.自然消退
  • 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3.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

  • A.性格
  • B.气质
  • C.需要
  • D.价值观
34.

当进行数学运算的时候, 主要是用的脑的哪个部位:

  • A.左半脑
  • B.右半脑
  • C.小脑
  • D.胼胝体
35.

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范围
  • B.注意稳定性
  • C.注意转移
  • D.注意分配
36.

当我们按顺序识记一系列历史年代时, 发现首尾部位的数字容易记住, 而中间部分的数字不易记住。 这种现象是:

  • A.近因效应
  • B.首因效应
  • C.系列位置效应
  • D.期望效应
37.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 ,遗忘的进程是:

  • A.先快后慢
  • B.先慢后快
  • C.保持同一速率
  • D.越来越快
38.

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 A.每天跑步
  • B.视力下降
  • C.装修房屋
  • D.不怕见生人了
39.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几个单位 (或组块)?

  • A.9± 2
  • B.7± 2
  • C.5± 2
  • D.3±2
40.

下列不属于社会性行为的是:

  • A.分享
  • B.打人
  • C.捐献
  • D.绘画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