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学前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24题,共0分)
1.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 A.莫罗反射
  • 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
  • C.巴布金反射
  • D.巴宾斯基反射
2.

“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 A.霍尔
  • B.华生
  • C.盖塞尔
  • D.施太伦
3.

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 A.感觉适应
  • B.相继对比
  • C.同时对比
  • D.感觉相互作用
4.

“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 B.访谈法
  • C.作品分析法
  • D.实验法
5.

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 A.亲社会行为
  • B.攻击行为
  • C.合作行为
  • D.性别角色行为
6.

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A.转移法
  • B.自我说服法
  • C.反思法
  • D.冷却法
7.

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 A.智力分化论
  • B.智力复合论
  • C.智力内容变化论
  • D.智力多元论
8.

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 A.1~1 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 B.1 岁半~ 2、3 岁
  • C.2、3~4、5 岁
  • D.4、5~6、7 岁
9.

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

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 A.1 岁半~ 2 岁
  • B.1 岁~1 岁半
  • C.2 岁~2 岁半
  • D.2 岁半~ 3 岁
11.

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 A.意义记忆效果好
  • B.机械记忆效果好(用得多)
  • C.两者都很好
  • D.两者都很差
12.

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的分配
  • B.注意的转移(主动,自己)
  • C.注意的广度
  • D.注意的分散(被动,无关刺激引起)
13.

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 A.整体局部规律
  • B.首尾规律
  • C.大小规律
  • D.近远规律
14.

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较易适应环境。按托马斯·切斯等的气质分类理论,该婴儿的气质属于()

  • A.困难抚育型
  • B.兴奋型
  • C.起动迟缓型
  • D.容易抚育型
15.

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 2~7 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前运算阶段
  • B.感知运动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16.

名词解释:原始情绪反应

17.

名词解释:学前儿童心理学

18.

名词解释:选择性注意

19.

名词解释: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20.

名词解释:幼年健忘

21.

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2.

联系实际说明学前儿童无意想像的特点

23.

举例说明幼儿个性形成的标志

24.

案例分析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很多年轻父母工作都十分繁忙,或经常外出工作,所以,有的父母就把孩子长期托付给家中老人或其他亲属抚养;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儿园。其中,第一种现象在当前我国农村尤为突出。这样使得很多学前儿童不能经常与其父母见面,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亲子关系越来越淡漠…… 请您结合案例,分析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并谈谈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依恋。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