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五)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25题,共0分)
1.

把一个正方形分割为两个三角形,将分出的三角形合起来又成为一个正方形,这可以让幼儿感知到 ( )

  • A.一一对应的关系
  • B.传递关系
  • C.序列关系
  •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

在量的教学中,幼儿期一般学习()

  • A.自然测量
  • B.计量单位
  • C.标准测量
3.

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的年龄一般是()

  • A.3 ——4 岁
  • B.4——4 岁半
  • C.5——6 岁
  • D.7 岁
4.

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是()

  • A.操作法
  • B.探索法
  • C.发现法
  • D.自主学习法
5.

幼儿一般在( )年龄段能达到基本数的守恒。

  • A.3 岁半
  • B.4岁
  • C.5岁
  • D.6岁
6.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核心是()

  • A.培养情感 、态度
  • B.传授知识
  • C.培养技能
  • D.发展能力
7.

在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提供若干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

  • A.自主意识
  • B.规则意识
  • C.活动意识
  • D.合作意识
8.

某幼儿编的应用题是:“小华上午吃了两块糖,下午吃了许多糖,他一共吃了多少糖”这道应用题存在的错误是 ( ) 

  • A.条件不清楚
  • B.结构不完整
  • C.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
9.

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 )的一种表现

  • A.思维过程结果
  • B.概括能力
  • C.分析能力
  • D.比较能力
10.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是从____过渡到____运算;从____过渡到____;从____过渡到____;从____到____。

11.

每个操作活动都由 6 个要素组成, 即目标、____ 、____ 、____形式、____ 和评价。

12.

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顺序是____、前后、____ 。

13.

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是从以____到____逐渐过渡的。

14.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 能从____中感受事物的____并体验到数学的____。

15.

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来划分目标, 可分为认识领域、________和________。

16.

幼儿在学习加减法时,学习____比____容易。

17.

幼儿掌握加减要经过____到____的发展过程。

18.

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就是________。

19.

皮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____。

20.

教师应如何选择幼儿数学学习经验?

21.

简述引导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的教学策略。

22.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23.

如何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

24.

学前儿童学习自然测量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25.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经历的阶段。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