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38题,共0分)
1.

从数学教育总目标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是逐级的()

  • A.概括化
  • B.笼统化
  • C.具体化
  • D.一般化
2.

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 A.数序
  • B.序数
  • C.基数
  • D.计数
3.

当整体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时,份数越多则每份数越少,这是()关系。

  • A.函数
  • B.互补
  • C.可逆
  • D.多少
4.

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 A.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 B.操作材料的投放
  • C.教师对幼儿的指导
  • D.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
5.

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进行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小、中、大班
6.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 A.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 B.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
  • C.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 D.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
7.

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

  • A.数的组成
  • B.加减法
  • C.基数
  • D.相邻数
8.

10 以内数的相邻两数中存在() 关系

  • A.可逆
  • B.大小、多少
  • C.传递
  • D.等差
9.

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

  • A.智力
  • B.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 C.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 D.思维能力
10.

教师可采用()的方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准备情况

  • A.任务分析
  • B.问卷调查
  • C.观察
  • D.谈话
11.

整体可以分成若干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这是加法和减法关系()

12.

数的守恒教育一般安排在大班进行。

13.

在量的比较中存在着可逆关系。

14.

幼儿辨别形状最关键不在于“指认” ,而在于“命名” 。

15.

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起始于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16.

幼儿学习加减法比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容易。

17.

幼儿理解基数比理解序数晚。

18.

把一个有规则的物体分成四份就叫四等分。

19.

在多数的情况下,活动目标的表达中都未列出主体的名称。

20.

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应右手取物,从左到右一一对应地排列物体。

21.

名词解释:操作法

22.

名词解释:数学教学活动

23.

名词解释:计数活动

24.

名词解释:小组活动形式

25.

名词解释:感知集合教育

26.

名词解释:数的守恒

27.

名词解释:数学区

28.

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29.

幼儿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30.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31.

小组活动组织形式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32.

数学教学活动的作用:

33.

物体分类教育的注意事项。

34.

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要求是什么?

35.

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36.

认识相邻数的指导要点。

37.

认识十以内序数教育的指导要点。

38.

数学思维的特点有哪些?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