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全国自考《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31题,共0分)
1.

幼儿学习减法比加法困难,说明在以下数量关系中,较难掌握的是()。

  • A.逆反关系
  • B.等量关系
  • C.数差关系
  • D.相邻关系
2.

幼儿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等特征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 B.游戏法
  • C.演示法
  • D.操作法
3.

数学提供了一种量化的方法,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解决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说明数学具有()。

  • A.抽象性
  • B.逻辑性
  • C.精确性
  • D.应用性
4.

数学教育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幼儿所熟悉的、能理解的,这体现了数学教育内容的()。

  • A.结构性
  • B.启蒙性
  • C.生活性
  • D.教育性
5.

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了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 A.从具体到抽象
  • B.从个别到一般
  • C.从同化到顺应
  • D.从不自觉到自觉
  • E.从外部的动作到内化的动作(添加选项,最准确)
6.

2岁左右儿童还不能说出数词,但已经对不同数量的糖果产生不同的选择反应,说明数概念发生于()。

  • A.计数
  • B.辨数
  • C.笼统感知集合
  • D.辨别量
7.

6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工具进行测量。为了比较两座塔的高度,儿童会走到一座塔旁边,在身体上与塔同高的地方做个记号,然后走到另一个塔的旁边去比较。说明儿童已感知到等量关系的()。

  • A.可测性
  • B.连续性
  • C.可比性
  • D.传递性
8.

很多数学活动都有一定的操作要求,需要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这说明数学教育可培养幼儿的()。

  • A.主动性
  • B.独立性
  • C.规则意识
  • D.任务意识
9.

以下关于数学教育阶段目标的表述中,适合于大班的是()。

  • A.认识“ 1”和许多的关系
  • B.认识 10 以内数字,理解数字含义
  • C.学习 lO 以内单、双数和相邻数
  • D.正确判断 lO 以内的数量
10.

儿童能够准确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多少的年龄阶段是()。

  • A.2-3 岁
  • B.3-4 岁
  • C.4-5 岁
  • D.5-6 岁
11.

儿童辨别空间方位关系的难易顺序是()。

  • A.前后 - 上下 -左右
  • B.上下 - 前后 - 左右
  • C.上下 - 左右 -前后
  • D.前后 - 左右 - 上下
12.

通过评价揭示、暴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试图在下一阶段的教育中加以改进,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 A.鉴别作用
  • B.诊断作用
  • C.改进作用
  • D.选拔作用
13.

在安排有关数的教育内容时,小班初期只给儿童一些前数学经验,从小班后期到中班,再正式引入数的内容。这一安排体现的数学教育原则是()。

  • A.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 B.让儿童动手操作
  • C.发展儿童思维结构
  • D.联系儿童生活
14.

数学教学离不开师幼间的互动交流,互动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是()。

  • A.游戏
  • B.观察
  • C.模仿
  • D.问答
15.

儿童能按数取物,说明其数概念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 A.数量的感知阶段
  • B.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
  • C.数的运算初期阶段
  • D.数的运算阶段
16.

在比较两种形体时,应注意突出其()。

  • A.相同点
  • B.相异点
  • C.变式
  • D.主要特点
17.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说明时间具有()。

  • A.流动性
  • B.不可逆性
  • C.周期性
  • D.抽象性
18.

幼儿学习、认识几何图形,可帮助幼儿逐步形成()。

  • A.空间观念
  • B.距离观念
  • C.深度观念
  • D.立体观念
19.

以下选项中,属于小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 A.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讲述物体的异同
  • B.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 C.学习概括物体的两个特征
  • D.学习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和在表格中摆放图形
20.

幼儿要能够按序排列物体,关键在于理解两种关系,即传递性和()。

  • A.双重性
  • B.相对性
  • C.测量性
  • D.可逆性
21.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

  • A..抽象性
  • B..逻辑性
  • C..精确性
  • D..应用性
  • E..对应性
2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包含的特征有()。

  • A..表述具体
  • B..文字优美
  • C..可观察或可测量
  • D..简短
  • E..操作性强
23.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掌握数概念的指标有()。

  • A..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 B..掌握数的顺序
  • C..掌握数的组成
  • D..理解数的守恒
  • E..理解数群关系
24.

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特点是()。

  • A..不连续性
  • B..主观性
  • C..含糊性
  • D..容易受实际生活的影响
  • E..容易与空间关系混淆
25.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有()。

  • A..观察法
  • B..测试法
  • C..临床法
  • D..作业分析法
  • E..实验法
26.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27.

简述学前儿童学习数的组成的意义。

28.

简述中班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教育的要求。

29.

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

30.

为什么说现实生活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源泉数学教育如何联系儿童生活

31.

举例说明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