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全真模拟题及参考答案(三)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46题,共0分)
1.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A.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 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 C.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 D.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2.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

  • A.民族资产阶级
  • B.自由职业者
  • C.买办阶级
  • D.小知识分子阶层
3.

在中共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使用“群众路线”概念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 B.刘少奇
  • C.周恩来
  • D.邓小平
4.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

  • A.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 B.正确认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 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 D.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和主要矛盾
5.

英国迫使清政府永久割让香港岛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马关条约》
6.

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

  • A.全社会范围内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
  • B.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 C.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
  • D.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原则
7.

实行“九五”和 2010 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

  • A.优化产业结构
  • B.优化地区经济结构
  • C.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保障费用应改为由()

  • A.国家负担
  • B.国家和企业负担
  • C.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
  • D.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
9.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

  • A.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
  • B.除按劳分配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 C.按劳分配能按统一的标准实现
  • D.劳动者个人的收入只取决于劳动者个人的贡献
10.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 A.价格机制
  • B.供求机制
  • C.竞争机制
  • D.优胜劣汰机制
11.

在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公有制经济
  • B.股份制经济
  • C.国有经济
  • D.集体经济
12.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一成不变的
  • B.很难实现的一种理想状态
  • C.一个逐步实现的动态变化过程
  • D.一种静态的存在物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是()

  • A.组织制度
  • B.产权制度
  • C.管理制度
  • D.财务制度
14.

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是()

  • A.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 B.以建设为中心
  • C.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D.改革开放
15.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A.客观实物性
  • B.主观可知性
  • C.客观实在性
  • D.运动的绝对性
16.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分属于()

  • A.矛盾不平衡性的两种情形
  • B.矛盾斗争的两种形式
  • C.矛盾普遍性的两种情形
  • D.矛盾运动的两种方式
1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 B.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8.

“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

  • A.抹杀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 B.割裂了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 C.否认了普遍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转化的
  • D.混淆了普遍性和斗争性的区别
19.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 B.哲学史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和根据
  • C.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20.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

  • A.是否承认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 B.是否承认事物的运动变化
  • C.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D.是否承认外部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21.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句话的含义是()

  • A.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影响
  • B.社会发展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 C.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 D.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
22.

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 A.社会实践
  • B.勤于思考
  • C.解放思想
  • D.奋发图强
23.

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

  • A.《矛盾论》、《实践论》
  • 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C.商品经济论、市场经济论
  •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4.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完成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B.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 C.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 D.土地改革任务的实现
25.

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

  • A.康有为
  • B.孙中山
  • C.严复
  • D.章太炎
26.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

  • A.社会和谐
  • B.解放思想
  • C.改革开放
  • D.科学发展
27.

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由()

  • A.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 B.我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决定的
  •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决定的
  • D.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8.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成为全党的知道思想是在()

  • A.八七会议后
  • B.中共六大后
  • C.古田会议后
  • D.遵义会议后
29.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 A.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过程
  • B.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
  • C.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
  • D.难以准确认识的复杂过程
30.

划分等级的标准是()

  • A.不同阶级的政治立场不同
  • B.不同阶级的思想观念不同
  • C.不同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不同
  • D.不同阶级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不同
31.

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性质是()

  • A.社会主义社会
  • B.资本主义社会
  • C.半封建社会
  • D.新民主主义社会
32.

在下列哪次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任务()

  • A.遵义会议
  • B.六届六中全会
  • C.六届七中全会
  • D.党的七大
33.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了建立()的主张。

  • A.工农兵政府
  • B.联合政府
  • C.人民政府
  • D.苏维埃政府
3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 A.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 B.五四运动
  •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D.中共二大
35.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是()

  •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C.四项基本原则
  • D.改革开放
36.

因果联系所揭示的是()

  • A.一切先后相继现象之间的关系
  • B.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关系
  •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 D.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37.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预测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 A.唯心主义
  •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C.庸俗唯物主义
  • D.朴素唯物主义
38.

我军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与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是()

  •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 B..把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结合起来
  • C..战略上“以一当十” ,战术上“以十当一”
  • D.实行正规军、地方军与民兵的结合
39.

人民军队的宗旨是()

  • A.打仗
  • B.做群众工作
  • C.生产建设
  •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0.

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 A.党风建设
  •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 C.文化建设
  • D.思想道德建设
41.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建立的。

42.

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的总和。

43.

44.

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45.

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有何意义?

46.

论述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