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全国2018年4月自考美育基础试题及答案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46题,共0分)
1.

亚里士多德提倡()

  • A.和谐教育
  • B.素质教育
  • C.人文教育
  • D.科学教育
2.

“寓教于乐”是诗人贺拉斯提出的著名论点,它出现在()

  • A.《文艺对话集》
  • B.《诗学》
  • C.《诗艺》
  • D.《判断力批判》
3.

审美教育能够将人从异常麻木、迟钝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它的这个作用在梁启超那里被称为()

  • A.“熏”
  • B.“浸”
  • C.“刺”
  • D.“提”
4.

《局外人》的作者是()

  • A.加缪
  • B.萨特
  • C.卡夫卡
  • D.昆德拉
5.

提出“趣味无可争辩,但是可以修养”这—观点的是()

  • A.王国维
  • B.李泽厚
  • C.宗白华
  • D.朱光潜
6.

人类心理的生理基础是()

  • A.生殖系统
  • B.神经系统
  • C.消化系统
  • D.思维系统
7.

席勒认为,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会从事()

  • A.学习
  • B.工作
  • C.游戏
  • D.锻炼
8.

鲁迅曾说过,《红楼梦》里的焦大是绝不会爱林妹妹的。这反映出审美观具有()

  • A.民族性
  • B.时代性
  • C.时代性
  • D.阶级性
9.

塑造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

  • A.知识教育
  • B.审美教育
  • C.道德教育
  • D.通识教育
10.

“美感教育就在于训练我们去欣赏最大限度的美。”这一论断出自()

  • A.雨果
  • B.桑塔耶纳
  • C.歌德
  • D.席勒
11.

认为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解放的是()

  • A.比德说
  • B.畅神说
  • C.比情说
  • D.解放说
12.

在人的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的()

  • A.心灵美
  • B.语言美
  • C.行为美
  • D.相貌美
13.

美的集中体现的形态是()

  • A.自然美
  • B.艺术美
  • C.社会美
  • D.科技美
14.

美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的,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

  • A.审美发展
  • B.道德发展
  • C.精神发展
  • D.心智发展
15.

游戏是幼儿的一种自我表现方式,它既无强制性也无()

  • A.惩罚性
  • B.鼓励性
  • C.反射性
  • D.象征性
16.

为了更好地发挥景观美育的作用,应该加强景观的()

  • A.特色美、造型美和整体美
  • B.特色美、比例美和和谐美
  • C.个性美、比例美和整体美
  • D.个性美、造型美和和谐美
17.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日美。”这句话体现了()

  • A.求美先求真的观点
  • B.美善统一的观点
  • C.美的内在规律的观点
  • D.真美合一的观点
18.

人体美的体现是()

  • A.形、神、美的融合
  • B.健、力、美的融合
  • C.健、形、美的融合
  • D.力、神、美的融合
19.

美的事物是()

  • A.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 B.合目的性与合原则性的统一
  • C.合目的性与合原则性的统一
  • D.合多样性与合原则性的统一
20.

培养创造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

  • A.体育
  • B.德育
  • C.智育
  • D.美育
21.

音乐的表情性决定了它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是()

  • A.培养少儿的创造力
  • B.发展少儿的听觉感受能力
  • C.陶冶少儿的情感
  • D.激发少儿的思维发展
22.

少儿能够从一幅画中直接把握色彩、线条、形状及其结构特征,表明他此时具备了()

  • A.审美态度
  • B.审美知觉
  • C.审美想像
  • D.审美趣昧
23.

下面不属于儿童自身发展内容的是()

  • A.道德发展
  • B.道德发展
  • C.审美发展
  • D.智力发展
24.

下列不属于小学美育的内容的是()

  • A.知美
  • B.爱美
  • C.护美
  • D.创美
25.

学校美育的实施首先是在下列哪种活动中进行的?()

  • A.教师教学
  • B.课外活动
  • C.课堂教学
  • D.学生学习
26.

在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中,包含了美育的因素的有()

  • A..“礼”
  • B..“乐”
  • C..“射”
  • D..“御”
  • E..“书”
27.

哲学家康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

  • A..知
  • B..情
  • C..意
  • D..心
  • E..思
2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基础
  • B..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目标
  • C..美育的形象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形象
  • D..美育的形象是一种蕴含着意味的形象
  • E..美育的形象是一种活的形象
29.

就形态而言,美的事物可分为()

  • A..自然美
  • B..社会美
  • C..艺术美
  • D..科技美
  • E..形式美
30.

艺术教育的内容包括()

  • A..艺术兴趣教育
  • B..艺术情感教育
  • C..艺术知识教育
  • D..艺术创作教育
  • E..艺术欣赏教育
3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闲暇就是无事可干
  • B..闲暇与审美没有关系
  • C..闲暇的产生有其社会的和物质的基础
  • D..审美是人度过其闲暇时间的最佳方式
  • E..闲暇对人生无足轻重
32.

下面属于学校环境美育的有()

  • A..校园建筑协调统一
  • B..建设花园式校园
  • C..在教室悬挂伟人或科学家的肖像
  • D..校内各建筑距离适当
  • E..学校校服设计美观大方、制作精良
33.

少儿未特定化特征包括()

  • A..人的感官并不指向某一特定对象
  • B..人在形态学上有缺陷
  • C..人靠本能生活
  • D..人本身包含巨大发展的可能
  • E..有相对稳定的审美趣味
34.

游戏对少儿审美发展的特殊作用表现在()

  • A..发展少儿的艺术才能
  • B..发展少儿想像力
  • C..发展少儿自发精神
  • D..培养少儿的审美趣味
  • E..发展、强化少儿情感体验
35.

小学美育对高年级学生应着重于培养的能力是()

  • A..感知能力
  • B..情感体验能力
  • C..审美理解能力
  • D..审美创造能力
  • E..逻辑思维能力
36.

人格是指什么?

37.

审美创造能力是指什么?

38.

自然美是指什么?

39.

社会美育是指什么?

40.

美感是指什么?

41.

审美趣味其有哪些具体内容?

42.

如何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43.

音乐在少儿审美发展方面起到了什么特殊作用?

44.

教师审美素养的培养原则有哪些?

45.

通过实例分析美育形象的意睐陛。

46.

试述美育与德育的区别。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