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

卷面总分:0分 答题时间:分钟 试卷题量:0题

一、多选题 (共30题,共0分)
1.

《理想国》是古代哪位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的著作( )

  • A.苏格拉底
  • B.朱熹
  • C.赫尔巴特
  • D.柏拉图
2.

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育的继承人,他的代表作( )。

  • A.教育学
  • B.普通教育学
  • C.德育理论
  • D.学会生存
3.

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美国教育家是 ( )

  • A.赫钦斯
  • B.赫尔巴特
  • C.洛克
  • D.杜威
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朱熹所著的《四书集注》中的“四书”( )

  • A.《论语》
  • B.《中庸》
  • C.《大学》
  • D.《大教学论》
5.

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提倡学生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 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时之合乎礼、仁的规范。这被称为 ( )

  • A.立志
  • B.克己
  • C.力行
  • D.中庸
6.

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 A.《论语》
  • B.《师说》
  • C.《学记》
  • D.《孟子》
7.

孔子与苏格拉底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

  • A.谈话法
  • B.读书指导法
  • C.参观法
  • D.讲授法
8.

我国先秦时期, 主张“有教无类”, 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庄子
9.

学生的知识学习并不是记忆“公共知识”, 而是在新信息与原 有知识经验之间发生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的认知 结构。这是 ( ) 的观点。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 系和整合

  • A.认知学习理论
  • B.合作学习理论
  •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D.情景整合学习理论
10.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 ( ) 提出来的。

  • A.巴甫洛夫
  • B.斯金纳
  • C.班杜拉
  • D.布卢姆
11.

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被称为新知识的 ( )

  • A.顺应
  • B.同化
  • C.内化
  • D.获得
12.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 ) 。

  • A.外部强化
  • B.自我强化
  • C.直接强化
  • D.替代强化
13.

由于一个特定的刺激而习得的反应与一个不同但类似的刺激建立联系的过程称之为 ( ) 。

  • A.消退
  • B.经典条件反射
  • C.刺激泛化
  • D.反应泛化
14.

将两个及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 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 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 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 。

  • A.分层教学
  • B.合作教学
  • C.小班教学
  • D.复式教学
15.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 )

  • A.发现学习
  • B.接受学习
  • C.个性化学习
  • D.掌握学习
16.

“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容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 ) 。

  • A.强化原理
  • B.认知失调说
  • C.从众说
  • D.观察学习说
17.

他人受到表扬后自己会增加产生同样行为倾向的强化属于

  • A.直接强化
  • B.自我强化
  • C.替代强化
  • D.都不对
18.

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

  • A.操作性条件作用
  • B.经典条件作用
  • C.精神分析理论
  • D.认知理论
19.

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制定其教育目的的首要依据是

  • A.政治制度
  • B.科技水平
  • C.经济基础
  • D.文化传统
20.

根据人类社会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潜能, 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 特征的教育是 ( )

  • A.素质教育
  • B.应试教育
  • C.形式教育
  • D.实质教育
21.

“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 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 ) 教育目 的论

  • A.神学的
  • B.科学本位
  • C.社会本位
  • D.个人本位
22.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美育
  • B.智育
  • C.体育
  • D.德育
23.

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 。

  • A.教育方针
  • B.教育规律
  • C.教育质量
  • D.教育目的
24.

在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过程中,关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 A.重点是体验美的能力
  • B.重点是表现美的能力
  • C.体验美的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并重
  • D.培养体验美的能力是美育的基本任务
25.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 A.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 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 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 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26.

( )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 A.生产力
  • B.政治制度
  • C.科学技术
  • D.文化
27.

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下面的哪一位学者不赞成社会本位论( )

  • A.卢梭
  • B.凯兴斯泰纳
  • C.涂尔干
  • D.纳托尔普
28.

2015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 ) 。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
  • 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 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
29.

美国一位教育家主张, “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 即人的身体、 思想、灵魂的和谐发展”,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 ) 。

  • A.个体本位论
  • B.社会本位论
  • C.文化本位论
  • D.生活本位论
30.

孔德说:“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 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这种教育目的 论属于 ( ) 。

  • A.个人本位论
  • B.社会本位论
  • C.知识本位论
  • D.能力本位论
答题卡(剩余 32 道题)
一、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