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似乎弥漫着一股“阅读的焦虑” ——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常常被拿出来对比:以色列 人均每年阅读纸质书 64 本,而中国只有不到5本;“中国人,你为什么不读书”等恨铁不成钢的质问时常见诸报刊;还有随着互联网及数字化阅读的兴起而备受质疑的“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娱乐化阅读”常常成为报刊讨论的话题⋯⋯一枚硬币总有两面,在忧虑的同时,我们也无时不感受到出版物的丰富、书籍传播方式的多元、网上购书的便捷、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全民阅读”的推广。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
在以下公文办理程序中,收文程序和发文程序都有的是( )
正确答案: A 收文,是指机关文书部门收进外单位发来的文件材料。收文程序主要有:(1)签收、拆封、登记;(2)审核、分发、传阅;(3)拟办、批办、承办;(4)催办、查办、注办。发文,是指机关文书部门根据本机关的工作需要向外发出文件材料。发文程序主要有:(1)拟稿、审核、签发;(2)核发、缮印、校对;(3)用印、登记、封发。因此A 项当选。
由于我国社会理念和相关社会制度的变化需要时间,所以“老人育儿”的现象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但未来也不会呈现升温趋势。一是老人带孩子引发的相关问题已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二是因为老人们年龄渐渐大了,对“二孩”难免会力不从心。其实,如果老人有时间、有精力,能够帮子女们带孩子,这是挺好的一件事情,既能够增加与孙辈的感情,也可让子女们少点后顾之忧。但带不带孩子, 归根结底还要尊重老人的选择,子女不能强求老人帮忙带孩子。上述材料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
正确答案: C 文段先提出“老人育儿”现象未来不会持续升温,并解释原因,最后提出观点,即带不带孩子,归根结底还要尊重老人的选择,子女不能强求。C项是对该观点的同义转换,当选。A、B、D 三项在文段中均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下列关于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C A 项,红薯在储藏一段时间后淀粉会转化成各种单糖。B 项,熟苹果会释放乙烯,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促使香蕉成熟。C 项,“胀袋勿食”是由于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产生气体,导致食物变质。 C 项错误, 当选。 D 项,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和鲜鸡蛋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碳酸钙,封闭了鸡蛋壳上的气孔,防止了细菌的侵入,鸡蛋就能够延长保鲜期。
一项研究结果 _______了在梦中各种感官体验出现的频率,结果显示视觉体验居第一,听觉体验居第二,而触觉、嗅觉和味觉体验的出现频率相当低。视觉和听觉处理与大脑的关系要密切得多,多达三分 之二的大脑皮层以某种方式参与视觉。因此,视觉如此频繁地在梦中出现,______。而嗅觉等几乎与大脑 皮层无关。与其他感觉不同,嗅觉直接连接进入记忆和情感系统,这就是为什么某种气味能如此清晰地唤 起某个记忆。
正确答案: A 先看第二空,根据横线前的语句可知,视觉与大脑皮层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视觉在梦中频繁出现很正常。B 项“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特别常见,不符合语意,排除。C 项“不值一提”形容事情很轻微或者不重要,与语意不符,排除。D 项“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的事物,已经不足为奇了,词义与文段相符,但用在此处不通顺,排除。A 项“不足为奇”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符合文意。验证第一空,“研究结果考察了在梦中各种感官体验出现的频率”,搭配得当。A 项当选。
回望我国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都 _______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态度,以丝绸、瓷器、茶叶等为媒介,与外界进行频繁的商业 _______和文化交流。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外交流的_______。
正确答案: A 第一空,填入的词语与“态度”搭配, C 项“秉承”指承受、接受,通常与“命令、指示”搭配,排除。第二空,B 项“探寻”指找寻、追求,与“商业”搭配不当,排除。第三空, D 项“契机”指机会、机遇,与文意不符,排除。A 项符合文意,当选。
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情形中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的是( )
正确答案: D 法律责任的免除是指虽然违法者违反了法律,但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而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法律责任。免责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时效免责、不诉免责、协议免责、自首及立功免责、自助免责和因“履行不能”免责。 A 项,蒋某将入室抢劫的康某关押的行为属于自助免责的情形。 B 项,蔡某盗窃的行为已超过追诉时效,属于时效免责的情形。 C 项,双方达成合意,属于协议免责的情形。 D 项属于打架斗殴行为,高某持刀将他人刺伤不是自助行为,也不符合其他免责形式,因此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当选。
在我国,消费者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他们在做出消费选择时的能力出现差异。比如,老年 人更容易成为保健品消费方面的受害者,未成年人更容易成为垃圾食品的受害者,低收入者更容易成为不 安全食品的受害者,等等。而不同教育程度的食品消费者,对同一个消费者教育资源的接受能力也有很大 差异。因此, 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正确答案: B 文段脉络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填入横线的句子即为解决问题的对策,所以重点是找出文段所提出的问题。文段的关键词为“差异”,即问题为“消费者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所以B 项“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服务”是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A 项对策过于片面,排除。C项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D 项表述不明确,没有提出具体对策,排除。因此B 项当选。
三国时期,曹操亲率大军征战。为争取民心,下令军队沿途不得践踏百姓的庄稼,违者格杀勿论。可偏偏就是曹操自己的坐骑在受了惊吓后进了老百姓的庄稼地,他虽经众将苦劝没有取下自己的脑袋,但也割下了自己的头发以示惩罚。中国古代,人们视发如首,把头发割掉,在当时已算是一种不小的刑罚,特别是在刑不上大夫的那个时代,曹操能割发代首以示自刑,确实体现出他纪律严明的治军之道,这件事 在后来被传为佳话。下列哪句话最能概括这段文字所包含的含义( )
正确答案: A 文段讲述了曹操以身作则,执行军法,自己违犯军法也主动接受处罚的故事,对应A项。 B项, “好责人者,自治必疏”指喜欢责备别人的人,要求自己必然不严格, 与文意不符, 排除。 C 项,“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指见了善行就追随,有了过错就改正,而文段强调的并非追随善行和及时改过的问题,排除。 D 项,“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指能够认识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重在强调自省和自胜,与文意不符,排除。因此A 项当选。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句诗形容的是( )
正确答案: C 这句诗出自唐朝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一方面高度赞扬了初唐四杰,另一方面又批评了那些好高骛远、夜郎自大、轻薄为文的人。后来以“不废江河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因此C 项当选。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