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做法中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是()。
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及特点。
正确答案: 是指以小时计算报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时不超过4小时。一月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制度。 特点: 1、可以立定口头协议 2、不得约定试用期 3、劳动者可以签订一个以上的用人单位, 4、劳动者可以随时终止用工,终止用工后,用人单位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 5、劳动者依小时计算的报酬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最低小时工资。 6、非全日制报酬结算支付周期不得超过15日。
某国有企业设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5名调解员组成,其中2名是企业方代表,并且由该企业人事处副处长担任调解委员会主任。2006年4月5日,职工张某因工作表现不佳被企业扣发了部分工资,张某不服与企业发生争议。企业提出必须先在本企业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先行调解。张某不同意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企业提交申请后宣布维持企业的处理决定。而张某在争议发生后一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正确答案: (1)(3分)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成是否合法?为什么? 不合法,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中,企业代表的人数不得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调解委员会的主任是企业工会代表。 (2)(3分)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不合法,调解采取自愿原则。张某不愿意调解,调解委员会无权维持原决定。 (3)(3分)人民法院是否应该受理张某的诉讼?为什么? 不应该,因为劳动争议案件必须先经过仲裁,在法定期限内对仲裁不服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工,下列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报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是()。
按照争议发生的法律依据的不同,劳动争议可以分为()。
我国国有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
论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正确答案: ①它的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即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就成为了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提供劳动力的被管理的地位,而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里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地位,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 ②它具有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意志。③它具有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实现的。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实现社会劳动过程,才能依据法律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
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是()。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