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 2020江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江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2023-02-20 13:03:03

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多选题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1)由于友人患病,不能与友人赋诗饮酒,饱览春色。表达出作者的怅惘遗憾之情。(2)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表达出对自然与美景的向往与喜爱。(3)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表达对友人康复的期许,体现出两人的深厚友情,“不怕江花不满枝”宽慰友人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旷达乐观的心态

多选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诫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商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 者写 作此 诗之 时, 皮日 体正 患病 居 家, 闭门 谢客 ,与 外界不 通音 讯。
  • B、 由 于友 人患 病, 原有 的约 会被 暂时 搁 置, 作者 游春 的诗 篇也未 能写 出。
  • C、 作 者虽 然身 在书 斋从 事教 学, 但心 中 望能 走进 自然 ,领 略美好 春 光。
  • D、 尾 联使 用了 关于 沈约 的典 故, 可以 由 此推 测皮 日休 所患 的疾病 是目 疾。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由题目中“奉和”二字可知,本诗为作者酬和之作,是作者“见寄”,收到友人寄来的诗作后的回复,所以“不通音讯”错误。

    多选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多选题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 于文 人士 大夫 参与 到印 章的 创作 中 ,使 这门 从前 主要 由工匠 传承 的技 艺, 增加 了人 文 意味
  • B、 由 于文 人士 大夫 参与 到印 章的 创作 中 ,这 门从 前主 要由 工匠承 揽的 技艺 ,增 加了 人文 意 味
  • C、 文 人士 大夫 参与 到印 章的 创作 中, 使 这门 从前 主要 由工 匠承揽 的技 艺, 增加 了人 文意 味
  • D、 文 人士 大夫 参与 到印 章的 创作 中, 使 这门 从前 主要 由工 匠传承 的技 艺, 增加 了人 文意 味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A“由于”和“使”导致句子缺少主语。B和C“承揽技艺”搭配不当。

    多选题

    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①两位主人公滑雪酣畅淋漓的快感逐渐淡化,“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即将分离,依依不舍,难免产生曲终人散的失落之感。②“我们一定得滑”“我们要去滑,没错。”又表现出二人再次相约滑雪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③两人并未明确相约的时间地点等细节来看,两个人都知道再相聚滑雪将被现实阻挠很难实现,“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心情有些惘然。

    多选题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 章几 次引 用文 献, 目的 是论 证中 国 古今 经典 中对 “孝 ”的理 解诠 释是 一致 的。
  • B、 文 章基 于对 孔子 “仁 学” 思想 的认 同 与接 受, 提出 了关 于“孝 ”的 意义 的论 断。
  • C、 文 章在 论证 结构 上, 先引 出论 题, 再 提出 观点 ,然 后纵 向深入 ,最 后补 充论 述
  • D、 文 章既 肯定 “孝 ”的 普遍 意义 ,又 指 出它 的内 涵变 化, 显示了 作者 的思 辨态 度。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理解错误,应是用于论述“孝”在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哲理依据。

    多选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__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的组成部分。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别 具匠 心 才思 敏 捷 异彩 纷呈 弥足 珍贵
  • B、 别 具匠 心 才华 横 溢 奇光 异彩 不可 或缺
  • C、 十 分独 特 才华 横 溢 异彩 纷呈 不可 或缺
  • D、 十 分独 特 才思 敏 捷 奇光 异彩 弥足 珍贵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别具匠心: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此处形容篆刻不当。才思敏捷: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此处不强调艺术家的这一特点,不当。才华横溢:很有才华,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奇光异彩:奇特瑰丽的光芒和色彩,此处形容流派风格不当。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此处强调篆刻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的组成部分,用“不可或缺”恰当。

    多选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为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 国自 古以 来注 重家 庭伦 理, 把家 庭 伦理 规范 置于 比社 会伦理 制度 更重 要的 位 置。
  • B、 家 庭既 是生 活单 位, 又是 生产 单位 , 决定 了“ 孝” 是中 国古代 社会 特有 的家 庭伦 理。
  • C、 根 据儒 家思 想, “孝 ”不 仅是 家庭 内 的规 范, 而且 在社 会中有 一个 不断 扩大 的过 程。
  • D、 由 于家 庭结 构和 家庭 伦理 的变 化, 传 统“ 孝” 的形 式在 现代社 会无 提倡 的必 要。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A无中生有,参见第三段第一句话““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和第一段“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可知,社会伦理制度比家庭伦理规范范围更广,但是并无更重要一说。B“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中“特有”二字无依据;D“无提倡的必要”错误,第四段“但作为“孝”之为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

    多选题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 新发 展理 念为 引领 ,抓 住产 业数 字 化、 数字 产业 化赋 予的机 遇, 既能 在客 观上 应对 经 济下 行的 压力 ,也 能 改变 世界 科技 与产 业变迁 的 大趋 势。
  • B、 抓 住新 一轮 科技 革命 的机 遇, 将有 助 于推 动产 业优 化升 级,加 速中 国经 济从 高速 增长 转 向高 质量 发展 ,早 日 实现 中国 经济 发展 模式的 转 型升 级。
  • C、 在 俄罗 斯媒 体看 来, 我国 今年 所以 采 取审 慎的 经济 措施 ,不再 匆忙 将资 金注 入经 济, 是 因为 从 2008 年到 2009 年 的全 球经 济危 机中 吸取 了教 训。
  • D、 2020 年 我国 一揽 子应 对危 机的 措施 , 很大 一部 分将 用于 扶 持提 供 了超 过 70%城市 就业 的中 小企 业, 目的 是 保障 城市 就业 率, 切 实解 决 民生 问题 。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材料二中表述为“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而非“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

    多选题

    《离骚》中“(),”()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有所反映。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