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解析(一)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解析(一)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2023-02-20 13:02:41

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多选题

下列属于“京派”作家的是( )

  • A、 萧红
  • B、 郭沫若
  • C、 丁玲
  • D、 萧乾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萧乾,京派作家代表人物。短篇小说集《篱下集》、《栗子》,报告文学集《人生采访》,以及《十八自省》、《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等。

    多选题

    叶圣陶创作的童话集是( )

  • A、 《稻草人》
  • B、 《多收了三五斗》
  • C、 《南行记》
  • D、 《月牙儿》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和童话集《稻草人》等。小说叙事冷静客观,描写准确细致,语言贴切精炼。

    多选题

    丰子恺在《吃瓜子》中对“吃瓜子”这一行为所持的态度是( )

  • A、 批判
  • B、 欣赏
  • C、 支持
  • D、 淡漠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文章写的是“吃瓜子”这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指出了中国人在吃瓜子上浪费生命、停滞不前且自炫其技、麻木不仁的可怕,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丰子恺在《吃瓜子》中对“吃瓜子”这一行为所持的态度是批判。

    多选题

    钱钟书小说《围城》中,“围城”这一意象象征了( )

  • A、 .人生的婚姻
  • B、 .人生的处境
  • C、 .人类的生存困境
  • D、 .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的对立
  • E、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BC 首先,围城象征着人生的婚姻,城外的想冲进去,城内的想冲出来;其次,象征着人生的处境;最后,象征着人类的生存困境,人类因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个人要求与时代局限的冲突等因素,总无法突破围城的包围。小说的主题就是主人公进出于事业、爱情、家庭几座围城,结果屡屡败北,象征当时人生有着“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困厄,反映了抗战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也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多选题

    《金锁记》以月亮意象引出全篇,首尾呼应,从而给小说涂上的色调是( )

  • A、 悲壮
  • B、 安详
  • C、 苍凉
  • D、 和谐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金锁记》以月亮意象引出全篇,首尾呼应,从而给小说涂上的色调是苍凉,把读者 对曹七巧悲剧命运思考带向更为深远的人生喟叹。

    多选题

    小说《小城三月》的叙述融合了多种文体特色,它们是( )

  • A、 小说的形象、诗歌的意境、散文的结构
  • B、 戏剧的冲突、诗歌的意境、散文的结构
  • C、 戏剧的冲突、诗歌的意境、小说的形象
  • D、 杂文的犀利、戏剧的冲突、小说的形象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小说《小城三月》 的叙述融合了多种文体特色, 它们是: 小说的形象、 诗歌的意境、 散文的结构。

    多选题

    冯至借用诗句“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中的“你”,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和对平实执著生活态度的赞许。“你”指的是()

  • A、 金柳
  • B、 老马
  • C、 泥土
  • D、 鼠曲草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冯至借用诗句“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中的“你”,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和对平实执著生活态度的赞许。“你”指的是:鼠曲草

    多选题

    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幻灭》 、《动摇》和( )。

  • A、 《残冬》
  • B、 《追求》
  • C、 《子夜》
  • D、 《春蚕》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长篇小说《子夜》等。茅盾小说以反映社会问题、进行社会剖析见长。

    多选题

    冰心散文《寄小读者》歌颂的主题有( )

  • A、 .童真
  • B、 .母爱
  • C、 .革命理想
  • D、 .大自然
  • E、 .友谊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BD 简析本篇赞美母爱、童真、大自然的主题。上半篇写变幻无穷的海景,下半篇写温柔艳冶的湖光,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其间,浸透着童年记忆、浓浓乡愁和对缱绻母爱的怀想,母爱、童真和自然美浑然一体,凝练成真善美统一的艺术世界。

    多选题

    阅读孙犁的散文《织席记》,结合作品,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论文章。 要求:(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20分) (附孙犁《织席记》原文) 织席记 孙犁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从南几县走过来,在蠡县、高阳,到处是纺线、织布。每逢集日,寒冷的早晨,大街上还冷冷清清的时候,那线子市里已经挤满了妇女。她们怀抱着一集纺好的线子,从家里赶来,霜雪粘在她们的头发上。她们挤在那里,急急卖出自己的线子,买回棉花;赚下的钱,再买些吃食零用,就又匆匆忙忙回家去了。回家路上的太阳才融化了她们头上的霜雪。      到端村。集日那天,我先到了席市上。这和高、蠡一带的线子市,真是异曲同工。妇女们从家里把席一捆捆背来,并排放下。她们对于卖出成品,也是那么急迫,甚至有很多老太太,在乞求似地招唤着席贩子:“看我这个来呀,你过来呀!”      她们是急于卖出席,再到苇市去买苇。这样,今天她们就可解好苇,甚至轧出眉子,好赶织下集的席。时间就是衣食,劳动是紧张的,她们的热情的希望永远在劳动里旋转着。      在集市里充满热情的叫喊、争论。而解苇、轧眉子,则多在清晨和月夜进行。在这里,几乎每个妇女都参加了劳动。      那些女孩子们,相貌端庄地坐在门前,从事劳作。 这里的房子这样低、挤、残破。但从里面走出来的妇女、孩子们却生的那么俊,穿的也很干净。普遍的终日的劳作,是这里妇女可亲爱的特点。她们穿的那么讲究,在门前推送着沉重的石砘子。她们的花鞋残破,因为她们要经常在苇子上来回践踏,要在泥水里走路。      她们,本质上是贫苦的人。也许她们劳动是希望着一件花布褂,但她们是这样辛勤的劳动人民的后代。      在一片烧毁了的典当铺的广场上,围坐着十几个女孩子,她们坐在席上,垫着一小块棉褥。她们晒着太阳,编着歌儿唱着。她们只十二三岁,每人每天可以织一领丈席。劳动原来就是集体的,集体劳动才有乐趣,才有效率,女孩子们纺线愿意在一起,织席也愿意在一起。问到她们的生活,她们说现在是享福的日子。      生活史上的大创伤是敌人在炮楼“戳”着的时候,提起来,她们就黯然失色,连说不能提了,不能提了。那个时候,是“掘地梨”(注:地梨,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可食用)的时候,是端村街上一天就要饿死十几条人命的时候。      敌人决堤放了水,两年没收成,抓夫杀人,男人也求生不得。敌人统制了苇席,低价强收,站在家里等着,织成就抢去,不管你死活。 一个女孩子说:“织成一个席,还不能点火做饭!”还要在冰凌里,用两只手去挖地梨。      她们说:“敌人如果再呆一年,端村街上就没有人了!”那天,一个放鸭子的也对我说:“敌人如果再呆一年,白洋淀就没有鸭子了!”      她们是绝处逢生。对敌人的仇恨长在。对民主政府扶植苇席业,也分外感激。公家商店高价收买席子,并代她们开辟销路,她们的收获很大。      生活上的最大变化,还是去年分得了苇田。过去,端村街上,只有几家地主有苇。他们可以高价卖苇,贱价收席,践踏着人民的劳动。每逢春天,穷人流血流汗帮地主去上泥,因此他家的苇子才长的那么高。可是到了年关,穷人过不去,二百户穷人,到地主家哀告,过了好半天,才看见在钱板上端出短短的两戳铜子来。她们常常提说这件事!她们对地主的剥削的仇恨长在。这样,对于今天的光景,就特别珍重。 1947年3月(选自《白洋淀纪事》)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1)刻画了冀中平原上女性的美好形象。通过对冀中平原上女性卖席、编席等场景的简洁描写,表现了她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朴素、勤劳、爱美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对劳动的歌颂和赞美之情。2)表达了冀中平原人们对解放区民主政权的拥护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敌人”(日本)和地主的深刻仇恨。艺术手法:1)运用多重对比手法,艰苦的生活环境与女性干净的衣着对比;在敌人掠夺、地主剥削下的苦难生活,与今日在民主政权下平静生活对比;人们对过去生活的不堪回忆与对今日生活的充满希望对比,均形成鲜明对照,有力突出了主题。2)典型的细节描写和概括性的场景描写相结合,对过去生活的虚写与对今日生活的实写相结合。3)语言朴素简洁,情感真挚。(本题型属于课外拓展型,需考生自己发挥,阅卷老师根据考生答案酌情给分)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