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 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2023-02-20 13:02:42

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多选题

下列关于音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 .音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
  • B、 .音位能够从听感的角度直接切 分出来
  • C、 .音位的分析和归纳能够跨语言和方言
  • D、 .音位能够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 E、 .音位的归纳主要依据语音单位的发音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CE

    多选题

    “你今天怎么来呢?”这句话,如问“来”的方式,重读形式是()

  • A、 “你”重读
  • B、 “今天”重读
  • C、 “怎么”重读
  • D、 “来”重读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下列关于中介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介语到外语学习后期才出现
  • B、 中介语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更快
  • C、 中介语无法用于日常交际活动
  • D、 中介语的发展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多选题

    “船来了”这一表述中的“船”,在具体运用中能够指渡轮、帆船、游艇等各种类型的船,但“船”的词义却是“水上运输和交通的工具”。说明其中的道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1)词义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船”的词义“水上运输和交通的工具”,是渡轮、帆船、游艇等各种类型的船共同具有的特征,也是“船”这个词在具体用例中赅括出来的共同意义。(2)在平常的交际活动中,人们谈论的对象往往是个别的、具体的。在特定的语境下,人们能够用表示概括意义的词语来指称个别的对象,如“船来了”中的“船”在具体语境下能够指轮渡、帆船、游艇等,离开特定的语境,其所指对象就难以确定了。(3)现实中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千差万别,正是由于词义是概括的,人们才可能用有限的词语去指称它们。

    多选题

    为计算机处理语言而编写的词典是()

  • A、 语言词典
  • B、 信息词典
  • C、 知识词典
  • D、 百科词典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多选题

    谈谈什么是“语言转用”以及语言转用的条件和过程。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1)“语言转用”的定义:①“语言转用”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换用另一民族语言。②语言转用是几种不同的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主要方式。 (2)“语言转用”的条件:①语言转用与民族的融合密切相关。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征服者往往强迫被征服民族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改用征服者的语言,但民族融合也能够不依靠强迫的手段二发生,伴随着这种民族的融合过程,语言的转用也能够自然地发生。②同数量占优势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局面,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语言转用才可能发生。③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哪一种语言能够替代其它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的优势,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因素。 (3)“语言转用”的过程:语言转用是一个从单语到双语,再由双语到新的单语的过程,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语言转用必然要经过一个双语阶段,没有这个阶段,语言转用就不可能实现。

    多选题

    举例说明语言特点对文字特点的影响。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1)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有一定影响,特别是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单位作为字符代表的对象,与语言的特征是分不开的。例如,古希腊人在借用腓尼基字母书写自己语言的过程中,在原有辅音字母的基础上,对某些字母加以变化来表示元音,从而创制了既表示辅音又表示元音的音位文字。(2)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的影响不能绝对化,因为同一类型的语言采用不同类型的文字系统以及同一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采用不同类型的文字系统的实例并不少见。例如,1928年土耳其政府下令废弃原来使用的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

    多选题

    结合实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及其对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可变性的影响。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1)语言符号的语言形式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其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汉语的“书”叫shū,英语的“书”叫book,这没有什么理据可讲。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复合符号是由单纯的初始符号人为地根据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因此原则上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凳”为什么叫“凳”,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因为这是一个单纯的初始语言符号;可是“长凳”为什么叫“长凳”就不完全是任意的。 (2)任意性决定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语言符号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个人是无法随意改变的。社会的约定俗成决定语言符号对使用者而言必然具有强制性。如果个人能够任意改变语言,互相就听不懂了,语言也就根本上丧失了交际工具的作用。例如,汉语“人”“车”“我”等基本词的音义结合,社会约定俗成之后,是不能朝令夕改,由个人随意变更的。 (3)任意性决定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正因为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音与义之间是能够变化的。例如汉语的“脸”原指两颊的上部,后来指整个面部,人的脸没有变,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却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任意性,这样的变化就不会发生。

    多选题

    下列关于歧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歧义指语言片段的多个意义难以划分清楚
  • B、 .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
  • C、 .语义的模糊性是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 D、 .词语的一词多义也可能造成歧义
  • E、 .歧义可经过上下文和情景语境消除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DE

    多选题

    名词解释:义项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1)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是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确定的。例如,“凉”既能够表示“温度低”,也能够表示“灰心或失望”,因而是两个义项。 (2)一个词的几个义项之间应该有能够感觉得到的联系,否则这些不同的义项就只能属于不同的词。例如,“花钱”的“花”与“鲜花”的“花”意思不同,且无关联,因此不是同一个词的两个义项。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