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和答案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2023-02-20 13:02:11

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多选题

《论善与恶的定义》的作者是()

  • A、 昆体良
  • B、 西塞罗
  • C、 苏格拉底
  • D、 柏拉图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多选题

    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

  • A、 湖北自强学堂
  • B、 江南水师学堂
  • C、 京师同文馆
  • D、 北洋水师学堂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在希腊被称为()

  • A、 智者
  • B、 学者
  • C、 老师
  • D、 大智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多选题

    试述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王夫之是我国 17世纪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他提出唯物主义教育观点, 其教育思想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点: (1)人性论和教育作用。王夫之关于人性的观点,和前人的观点不同。他认为人性是后天学习而成的,是“日生则日成”、“继善成性”的。 在他看来,人性是一 种人类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能力, 即所谓“气禀”。 这种能力在生活环境变化过程中,通过“新故相推”而发展,因此人性是“日生日成”以至于善的。王夫之认为 “习”在人性形成、 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他反对“生而知之”的观点, 认为那种不待学而能的生而知之说,只不过是“释氏夸诞之淫词而已。” (2)理与欲统一的道德观。他反对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主张“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二者是统一的,“理与欲皆自然而非人为。”把“人 欲”看作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 节欲而反对灭欲, 并说:“推其私而私皆公,节其欲而欲皆理”。 他的这种道德观, 是适应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市民阶级需要 的,有着要求解脱束缚的意义。 (3)知行观和教育过程。他在知行关系问题上,即不同意朱熹“知先行后”之说,又不同意王守仁“知行合一”之说。他主张行先知后,知行并进,互相为用。他 说:“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又说:“知行相资以为用,唯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同者不相为用,资于异者乃和同而起功,此定理也”。因此,只 有知行并进,才能“知同而起功”。他在知行二者中更注重“行”,认为不能离行以为知。王夫之“行先知后”,“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的主张,是教育史上一 条重要原则,正确地反映了教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4)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他认为学与思的关系,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学要吸收过去学到的东西,不可凭自己主观臆测;思要独立思考,不 可为过去框子所拘牵。二者同时并重,互相促进,这样才能使学习有所进步。为学教人都要重视学与思的结合,他的观点,发展了先秦儒家学思结合的论述,同时反 映了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多选题

    “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这里的安定是指()

  • A、 孙复
  • B、 胡瑗
  • C、 范仲淹
  • D、 王安石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多选题

    汉代创办的宫邸学,也称()

  • A、 太学
  • B、 地方官学
  • C、 “四姓小侯学”
  • D、 史学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文士是什么意思?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预政治。

    多选题

    耶稣会的创始人是()

  • A、 罗耀拉
  • B、 艾克
  • C、 路德
  • D、 加尔文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多选题

    自幼就抱有“读书学圣贤”的志向,死后谥号“文成公”的人是()

  • A、 王华
  • B、 刘谨
  • C、 王守仁
  • D、 湛若水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欧洲最早开设的一所“新学校”名称是()

  • A、 艾博茨霍姆学校
  • B、 综合学校
  • C、 职业学校
  • D、 罗杰斯学校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