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看数拍手,按要求摸图形等游戏属于()
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几种形式?
正确答案: 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种形式: (1)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构。 (2)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考,这不仅提高了幼儿智力活动的水平,同时也促使幼儿的加减运算由动作水平的加减向表象水平的加减过渡。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纵向层次中,最具操作性的是()
为什么说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发展?
正确答案: 通过数学教育可以形成儿童积极主动、独立的个性品质。首先,通过数学活动为儿童提供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儿童在活动中可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自己独立完成各种数学操作活动,这对培养儿童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个性非常有益。其次,由于规则在数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要求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使儿童形成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最后,通过数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任务意识。儿童起初并没有明确的 任务意识,有时在操作中会忘记自己正在进行的操作任务。在数学活动中,儿童会根据老师的要求逐渐形成初步的任务意识。总之,通过数学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请设计1~2个关于图形守恒的教学活动。(写出活动目的、活动过程及建议各部分)
正确答案: 答案:设计图形守恒的教学活动如下: 第一例: 活动名称:图形守恒 活动目的:复习三角形名称及特征(三条边和三个角,知道不论大小,颜色有什么不同,只要有三条边和三个角都是三角形)。能从周围的环境中找出与三角形相似的物品,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学具(盒内装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和图形各若干)和彩色铅笔每人各1盒,练习纸每人1张。 (2)教师用三角形图1张。 (3)教师尽可能在环境中布置上三角形物品,如三角锦旗、彩旗、三角形的画等。彩色粉笔若干,黑板一块。 步骤: (1)复习三角形 ①操作感知。教师在黑板上画1个三角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如果儿童答不出。教师先不要告知三角形名称,应让幼儿通过以下操作感知,自己得出经验。如果有人能说出三角形名称,教师应再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呢?接着让幼儿从自己的学具盒中取出1个和黑板上一样的图形,请他们仔细看看,并用手指抚摸它的面和四周边缘,想想它是什么样。 ②讨论。请几位幼儿分别叙述自己看和摸后的感受。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视情况提出以下问题:(教师手指沿1条边描画)这是什么?(必要时教师可告之这叫边),再指1个角问:这是什么?(角)有几条边?几个角?请几位小朋友分别指出并数给大家听。 ③小结。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说:这叫三角形,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呢?因为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2)它们都是三角形。 ①挑出三角形 a.操作。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盒里把三角形都找出来。 b.讨论。这些图形都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它们的颜色、大小、样子都不一样,都叫三角形吗?可提示幼儿,看看它们的角,再看看它们的边是不是一样多,是不是三角形和颜色有没有关系?和大小有没有关系?和三角形的摆放方法有没有关系? c.小结。经过讨论让幼儿认识到是不是三角形和颜色、大小和怎么摆都没有关系,只要有三条边、三个角都叫三角形。 ②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a.教师出示三角形图或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三角形(参见下图)。 b.提问。教师说:我在黑板上画了许多图形,你们说一说它是什么形状?(三角形)为什么叫三角形?这些图形的颜色、大小和样子都不一样,为什么都叫三角形呢? c.小结,同上。 (3)复习 ①寻找。让幼儿找一找活动室内哪些东西像三角形,再说一说家里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建议回家后寻找。 ②画三角形。 让幼儿在纸上画出各种大小的三角形,最好再用彩色笔涂上各种颜色,然后轮流请几位小朋友上前,让他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画的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有几个角、几条边?一共画了几个?为什么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的都叫三角形吗? 建议:自由活动时间可使用小几何图形卡片作自由拼图游戏。 第二例: 活动名称:可变的图形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懂得1个图形可以分割成几个图形,几个图形可以拼合成1个图形;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人8个小三角形,4个长方形,4个正方形。 活动形式: 集体与个别活动相结合。 活动过程与建议: (1)试一试: ①1个正方形能不能变成2个图形?怎样变?能变成2个什么样的图形? ②1个正方形能不能变成3个图形?怎样变?能变成3个什么样的图形? ③1个长方形能不能变成4个图形?怎样变?能变成4个什么样的图形? ④1个长方形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 ⑤1个长方形可由几个正方形组成? (2)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图形是可变的;一个图形可用折叠的方法变成各种图形;一 个图形与其他图形相拼,可组成各种图形。
儿童常常认为早上就是起床的时候,上午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这说明儿童的时间概念具有()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