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常认为早上就是起床的时候,上午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这说明儿童的时间概念具有()
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
正确答案: 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具体概括如下: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如看数拍手,按要求摸图形等游戏属于()
某小班教师设计了一个“我和小猫做游戏”的活动,通过为小猫发皮球、给小猫戴帽子,为小猫发红花等,学习用重叠对应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一样多。你对这一活动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正确答案: 首先,从教学方法上分析,教师采用了重叠比较法,让幼儿在为小猫发东西的过程中发现两个物体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师先让幼儿用与小猫同样多的皮球发给小猫,让幼儿感知什么是一样多,再让幼儿用与小猫数量不等的帽子、红花去发给小猫,让幼儿感知什么是不一样多,哪个多,哪个少。教师这样有目的地设计幼儿的游戏过程,让幼儿对两个物体进行分析、比较,感知并找出两组物体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再从教师使用的学具上分析,小猫、皮球、帽子、红花这些都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东西,提供的学具简单,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
请设计1~2个关于图形守恒的教学活动。(写出活动目的、活动过程及建议各部分)
正确答案: 答案:设计图形守恒的教学活动如下: 第一例: 活动名称:图形守恒 活动目的:复习三角形名称及特征(三条边和三个角,知道不论大小,颜色有什么不同,只要有三条边和三个角都是三角形)。能从周围的环境中找出与三角形相似的物品,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学具(盒内装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和图形各若干)和彩色铅笔每人各1盒,练习纸每人1张。 (2)教师用三角形图1张。 (3)教师尽可能在环境中布置上三角形物品,如三角锦旗、彩旗、三角形的画等。彩色粉笔若干,黑板一块。 步骤: (1)复习三角形 ①操作感知。教师在黑板上画1个三角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如果儿童答不出。教师先不要告知三角形名称,应让幼儿通过以下操作感知,自己得出经验。如果有人能说出三角形名称,教师应再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呢?接着让幼儿从自己的学具盒中取出1个和黑板上一样的图形,请他们仔细看看,并用手指抚摸它的面和四周边缘,想想它是什么样。 ②讨论。请几位幼儿分别叙述自己看和摸后的感受。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视情况提出以下问题:(教师手指沿1条边描画)这是什么?(必要时教师可告之这叫边),再指1个角问:这是什么?(角)有几条边?几个角?请几位小朋友分别指出并数给大家听。 ③小结。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说:这叫三角形,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呢?因为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2)它们都是三角形。 ①挑出三角形 a.操作。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盒里把三角形都找出来。 b.讨论。这些图形都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它们的颜色、大小、样子都不一样,都叫三角形吗?可提示幼儿,看看它们的角,再看看它们的边是不是一样多,是不是三角形和颜色有没有关系?和大小有没有关系?和三角形的摆放方法有没有关系? c.小结。经过讨论让幼儿认识到是不是三角形和颜色、大小和怎么摆都没有关系,只要有三条边、三个角都叫三角形。 ②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a.教师出示三角形图或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三角形(参见下图)。 b.提问。教师说:我在黑板上画了许多图形,你们说一说它是什么形状?(三角形)为什么叫三角形?这些图形的颜色、大小和样子都不一样,为什么都叫三角形呢? c.小结,同上。 (3)复习 ①寻找。让幼儿找一找活动室内哪些东西像三角形,再说一说家里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建议回家后寻找。 ②画三角形。 让幼儿在纸上画出各种大小的三角形,最好再用彩色笔涂上各种颜色,然后轮流请几位小朋友上前,让他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画的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有几个角、几条边?一共画了几个?为什么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的都叫三角形吗? 建议:自由活动时间可使用小几何图形卡片作自由拼图游戏。 第二例: 活动名称:可变的图形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懂得1个图形可以分割成几个图形,几个图形可以拼合成1个图形;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人8个小三角形,4个长方形,4个正方形。 活动形式: 集体与个别活动相结合。 活动过程与建议: (1)试一试: ①1个正方形能不能变成2个图形?怎样变?能变成2个什么样的图形? ②1个正方形能不能变成3个图形?怎样变?能变成3个什么样的图形? ③1个长方形能不能变成4个图形?怎样变?能变成4个什么样的图形? ④1个长方形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 ⑤1个长方形可由几个正方形组成? (2)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图形是可变的;一个图形可用折叠的方法变成各种图形;一 个图形与其他图形相拼,可组成各种图形。
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正确答案: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 (1)3~4岁 3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他们要依靠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下几个。他们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困难的。 (2)4~5岁 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了,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再从第1个一个一个地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即得数)。减法与此一样。这时幼儿完全依靠动作思维,是在最低的思维水平上学习数的运算。但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 (3)5~6岁 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此时,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是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 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
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答案: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有: (1)明确各种分类活动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教师应结合各种情景,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根据前苏联学者的观点,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儿童在进行()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