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正确答案: 1)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2)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空间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学习独立选择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按照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况、活动的结果。4)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活动的作用:
正确答案: 1)这是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 2)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注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对班级全体幼儿的发展施加影响。
认识相邻数的指导要点。
正确答案: 1).认识两数之间的相邻关系(中班) a.用数的形成的方法比较两数的多少 b.用转换两数的方法理解两数的关系 c.通过多种活动巩固对两数关系的认识 2).认识三数之间的相邻关系(大班) a.先进行两个相邻数的比较,再进行三个相邻数的比较。 b.可以直观教具入手,结合数字进行。 c.5以内的相邻数教学进度要慢些。 d.理解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数学思维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2)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 3)数学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就是将具体的问题归结为模式化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 4)数学思维追求的是逻辑上的合理性,而不是事实上的合理性
认识十以内序数教育的指导要点。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