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医卫类
  • 建筑工程
  • 外语类
  • 外贸类
  • 计算机类
  • 财会类
  •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 我要找题网 > 考试试卷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自考试题及答案(二)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自考试题及答案(二)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2023-02-20 13:02:58

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多选题

简述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画发展阶段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罗恩菲尔德在将儿童画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涂鸦期:2——4岁。大致有三个过程:无控制地涂抹——满足动觉经验;重复性运动的控制——运动和视觉行为的协调性加强;开始命名绘画形式——显示出动觉重点向形象思维过渡。儿童开始认识到绘画形象与外界之间存在的关系。 (2)图式前期:4—7岁。自我中心——自我是空间思维的中心。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用符号表示人。画其所知而非所见,透明或X光画面表示所知的存在,尽管无逻辑的可观性;此时的儿童绘画开始显示出对环境的关注,并开始依靠几何线或几何形进行描绘。 (3)图式期:7——9岁。 (4)写实萌发期:9—11岁。 (5)拟写实期:11—13岁。 (6)青春危机期:13—17岁。

多选题

简述艾斯纳关于美术的功能理论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在论述美术的功能时指出:美术的功能之一是为人类提供视觉感。该功能的实现至少靠两条途径:首先,美术常被用以表现人类最美好的视觉意象,被用作通过塑造形象而将人类精神变得形象化的手段。当美术发挥这种功能时,它会将个体的言语难以表达的东西转换为别人能理解的东西,于是对文化的理解就有了共同的意义;其次,美术还被用以表现人类特有的视觉意象,为其恐惧、梦和回忆提供视觉隐喻。美术的第二个功能是能使人的感觉敏锐,能提供训练人的潜能的题材和媒体。美术的第三个功能是能使其他事物变得生动,美术构成了人的视野,捕捉了瞬间。 艾斯纳认为美术的功能还不止以上这些,它还能帮助人们发现视觉世界的涵义,发展感知的活力;它还能借助打动情感的力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亲情,制造凝聚力。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在人类适应和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挥了难以取代的作用,同时,也对人类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发挥极为重要的功能。

多选题

名词解释:DBAE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BAE即以学科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英文缩写),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艾斯纳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儿童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获得,而严格的课程设计是美术教育取得良好玫果的前提。与艾斯纳的观点相似,格里主张以美术学科的基本内容作为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在他发表的《一种以科目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将美术作为一种科目研究的方法》的文章中引用了“以科目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审美、美术创作、美术批评和美术史,简称DBAE)的术语,反映了60年代提出的,80年代重新强调的以学科为中心的美术教育思想。

多选题

为什么说运用图形与图形融合的方式是幼儿绘画一种较高级的表现方式?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在幼儿的画中,所画的各种物体一般都是由椭圆、矩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图形拼搭而成的,各种图形常常清晰可辨。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眼手的逐渐协调,儿童画中的各个独立图形会出现融合的趋势。儿童会用轮廓线勾画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图形的外部界线,而图形之间相互结合的部位则融合成一体,图形之间的界线消失了。 这种图形与图形的融合使线条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图形更具整体感,事物的形象更为生动。运用图形与图形相互融合的方式绘画,既是一种较为高级的思维活动,也是一种需要视觉与动作较高程度协 调的活动。儿童必须对其所画事物的整体结构特征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把一个复杂的物体看成是一个整体,在视觉上较为准确地把握它的外部轮廓线,引导画笔沿着视觉印象中的轮廓准确地运动,勾画出复杂的封闭式图形。儿童逐渐能领会这种方式,使轮廓线变得流畅起来,画面表现事物的准确性也提高了。所以,运用图形与图形融合的方式是幼儿绘画一种较高级的表现方式。

多选题

名词解释:雕塑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雕塑 —— 以实体性的 (耐磨的或可塑的 )物质材料,塑造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形象的艺术。作为造型艺术之一,其用料坚固,传世恒久,又兼具直观性的特点,与观者处于同一空间,极易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按其在空间中呈现的形式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

多选题

简述齐塞克儿童美术班的特色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1904年,奥地利的儿童美术教育者齐塞克,在他供职维也纳应用艺术学校时,创办了儿童美术班。首先提出儿童的基本绘画能力是天赋的,人的绘画天赋的发展,一般起始于儿童期。他的观点得到了美国少数美术先驱者的赞同,在齐塞克创办的儿童美术班中,他取消了酷似自然物的绘画教学,而是鼓励儿童用视觉形式表达他们对生活中发生事物的反应。在齐塞克的指导下,儿童以玩的方式表现自己,并做那些真正使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传统的几何图案或透视画,被儿童自己所创造的、具有独特魅力的视觉形象所替代。齐塞克将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作为美术教育的一个目标。他的工作表明了儿童能用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和可以被接受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感和认知。

多选题

简述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要素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包括: (1)活动名称——活动的种类和题目 (2)目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技能技巧即在技能运用和表现上要达到的程度;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涵。 (3)方法和步骤——对活动过程进行的具体设计 (4)材料的准备——包括教师上课用的材料和幼儿练习需要的材料。 (5)讲评要点——根据目的和要求及幼儿实际水平拟讲评要点。

多选题

试分析美术取向与教育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不同内涵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美术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着眼美术本身,即以美术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对学前儿童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以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作为延续和发展人类美术文化的主要方式,美术教育是伴随着美术的诞生而诞生的。从原始人类从事美术活动起,人类就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已有的美术活动的经验和知识。美术文化正是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美术的诸多功能也正是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增强的。美术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 教育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着眼教育,即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幼儿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等。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 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美术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反映了人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涵义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倾向性。前者更多考虑的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后者则更多顾及的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功能。汲 取幼儿美术教育这两种取向中的有价值部分,使之有机地统一起来,能使我们在更高层次上把握幼儿美术教育的涵义。广义的幼儿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包含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如通过幼儿美术教育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幼儿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下基础。幼儿美术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多选题

简述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的理论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贡献主要在于美术发展心理理论的建构以及教材教法的研究。他的代表著作《创造活动的本质》1939和《创造与心智的成长》1947。 罗恩菲尔德把儿童美术发展的过程分为涂鸦期、前图式期、图式期、写实萌发期、推理期和青春危机期等6个阶段。罗恩菲尔德认为,儿童美术发展的这些阶段是人类发展的自然层面,是遗传程式的自然展开,虽然每个儿童的发展速率各不相同,但是整体的样式和发展的序列却十分相似。这种相似性不仅表现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内部,而且还表现在儿童必须要经过一个阶段,才能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罗恩菲尔德认为,在美术这样一种游戏活动中,儿童内在的需求得到了真正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有助于其成为协调和幸福的人,而不会成为只具有知识,情感不平衡,与周围不能融洽的人。由此,罗恩菲尔德强烈反对在美术教育中让儿童去抄袭与模仿,他认为这样做只会有碍于儿童美术的成长。他主张教师切不可将成人的表达形式强加于儿童,任何一种美术创造的风格都必须作为创造者个人意向和需要的必然产物来加以理解和给予尊重。无疑,他的思想对盛行于美术教学中的以传授“正确”的作画技能为主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冲击,起了矫枉过正的作用。然而,罗恩菲尔德的激进主张也给教育实践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由表现和自我创造,往往会导致美术教育空有过程而无结果。

多选题

简述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目的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目的包括创造、欣赏和评价视觉艺术三个方面: (1)创造视觉艺术 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美术表现是幼儿的基本需求。他们有创作这种艺术作品的冲动,对美术活动有更多的自觉性、依恋性。通过创造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提高使用和掌握美术材料的技能,理解运用美术材料的过程;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方式使用美术材料;(3)有强烈的动机参与美术创造活动;(4)发展选择和运用材料进行有目的创作的能力以及通过视觉艺术组织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2)欣赏视觉艺术 人是按美的理想来改造世界的。教育能使人的审美水平达到新的境界,包括提高对视觉艺术的感性认识、扩大视觉艺术的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通过欣赏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认同和尊重自己的和他人的视觉艺术工作;(2)理解和接受视觉艺术创作的不同目的和表现手法;(3)通过活动,熟悉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例如线、形状、颜色、质地、平衡等等;(4)培养在生活中追求能唤起良好视觉意象的事物的动机。 (3)评价视觉艺术 幼儿不仅需要学习创造和欣赏视觉艺术,而且需要学习评价视觉艺术,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美术创作。通过评价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探索和初步理解人们创造美术作品的立场和角度;(2)命名和讨论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3)感悟美学原理,发展初步的审美意识。评价视觉艺术的目的主要强调通过教学让幼儿习得评价视觉艺术的能力,使幼儿在评价视觉艺术作品中即具有自己的立场,又趋向接近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