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齐塞克儿童美术班的特色
正确答案: 1904年,奥地利的儿童美术教育者齐塞克,在他供职维也纳应用艺术学校时,创办了儿童美术班。首先提出儿童的基本绘画能力是天赋的,人的绘画天赋的发展,一般起始于儿童期。他的观点得到了美国少数美术先驱者的赞同,在齐塞克创办的儿童美术班中,他取消了酷似自然物的绘画教学,而是鼓励儿童用视觉形式表达他们对生活中发生事物的反应。在齐塞克的指导下,儿童以玩的方式表现自己,并做那些真正使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传统的几何图案或透视画,被儿童自己所创造的、具有独特魅力的视觉形象所替代。齐塞克将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作为美术教育的一个目标。他的工作表明了儿童能用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和可以被接受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感和认知。
名词解释:绘画
正确答案: 绘画——以色彩和线条在平面上造型的一种美术样式。即运用笔、刷、刀等工具,将颜料、墨汁、油墨等有色物质,用挥洒、涂抹、拓印、腐蚀等各种手段转移描绘在纸张、纺织物、木板、皮革、墙壁或岩石等二维空间上,以线条、块面、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通过构图形成视觉形象的画面、图像,以表达作者的审美感受的艺美术形式。
名词解释:建筑
正确答案: 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场所,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等等。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试分析美术取向与教育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不同内涵
正确答案: 美术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着眼美术本身,即以美术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对学前儿童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以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作为延续和发展人类美术文化的主要方式,美术教育是伴随着美术的诞生而诞生的。从原始人类从事美术活动起,人类就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已有的美术活动的经验和知识。美术文化正是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美术的诸多功能也正是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增强的。美术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 教育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着眼教育,即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幼儿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等。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 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美术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反映了人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涵义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倾向性。前者更多考虑的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后者则更多顾及的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功能。汲 取幼儿美术教育这两种取向中的有价值部分,使之有机地统一起来,能使我们在更高层次上把握幼儿美术教育的涵义。广义的幼儿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包含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如通过幼儿美术教育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幼儿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下基础。幼儿美术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简述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要素
正确答案: 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包括: (1)活动名称——活动的种类和题目 (2)目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技能技巧即在技能运用和表现上要达到的程度;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涵。 (3)方法和步骤——对活动过程进行的具体设计 (4)材料的准备——包括教师上课用的材料和幼儿练习需要的材料。 (5)讲评要点——根据目的和要求及幼儿实际水平拟讲评要点。
如何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正确答案: 一幅好的幼儿美术作品应该具备以下要点: (1)创意想象独特 (2)富于童趣——表现的是幼儿眼中的世界 (3)艺术语言具表现力: 1)线条有力度,节奏感强。 2)造型完整,特征鲜明。 3)画面布局饱满、均衡。 4)色彩表现丰富、具有个性。
名词解释:美术
正确答案: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如绘画用颜料、纸、布、绢;雕塑用木、石、泥、铜等等),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体、色彩等等)所塑造的静态的、在一定范围内展现的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对主客观世界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美术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美术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进行,如绘画需要运用笔、纸、墨、颜料、布、绢等等;雕塑需要运用泥、木、石、铜、刀等等。 二、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具体的“空间”(平面或立体)。 三、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和色彩。 四、美术形象的感知方式通过“视觉”,即通过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律动,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什么?
正确答案: 作为艺术的一大门类,美术具有同其他艺术门类不同的特征: 其一是造型性与视觉性。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都体现为具体可视的、占有一定空间形式的实体。美术创作的目的就是造型,所采用的题材主要是通过外在形状来表现人和事物。但是,美术作品的造型应当是外形与内涵的统一体,即通过可视的外形来表达蕴藏在深层的神韵与情感,即中国传统画论所说的“以形写神”,从而达到“形神兼备”和“情景交融”。 其二是瞬间性和永固性。美术作品是静止的,即使描绘一个运动过程也只能截取其中的一个瞬间。这个瞬间一旦被美术作品创造为形象,就永久固定下来。美术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在反映现实和表现题材方面的某种局限性:这就是不能直接表现运动或情节发展过程,也难以表现图像所能显示的视觉范围之外的事物。但美术作品中理想的直观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凝炼及独特的美感又使它在艺术世界中能独树一帜,魅力无穷。
如何评价教师的美术教学活动
正确答案: 评价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指教师期望通过活动所达到的教育结果。评价活动的目标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活动目标与分类目标、年龄目标以及总目标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一致;二是活动目标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是否相适应。 (2)活动内容和工具材料 活动内容和工具材料与活动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评价活动内容和工具材料时,必须考虑相关的因素,从活动的整体效果来评价各个因素存在状况的合理性。活动的工具材料的准备要充分,并且要根据美术活动的主题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各种绘画材料都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特性。 (3)活动过程 1)教师的活动准备主要包括能否熟悉活动的内容,了解幼儿的知识水平与技能水平的高低,了解幼儿一般水平和个别差异,对活动所需的材料、工具、场地因素的考虑充分。 2)教师的活动设计主要包括活动设计的目标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为幼儿所理解、所接受,是否具有独创性。 3)教师的活动组织主要包括教师能否发挥和调动大多数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能否有次序地执行教育活动的计划,教师能否灵活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活动目标与计划等。 4)教师的活动指导主要包括讲解示范是否准确、熟练、清晰,能否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构思,能否通过提问有效地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能否适时地给幼儿以具体帮助,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指导。 (4)活动效果 主要指从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创作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教育效果。主要包括: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是否愉快,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坚持完成作品,完成作品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幼儿创作的作品的好与差等。
名词解释:表现目标
正确答案: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较少地期望儿童产生预期的行为,而一般希望儿童能独特而富于想象地运用和处理美术材料。在解决问题以及美术创造方面,也不存在单一的正确答案。因此,艾斯纳认为,当教师要求儿童想象性地运用技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形象的时候,应为儿童设立表现目标。艾斯纳“发明”了表现目标,以此补充行为目标,而不是取代行为目标。行为目标使儿童得到了系统的技能训练,使表现成为可能,而表现目标则鼓励儿童运用已有的技能,拓展并探索他的观念、意象和情感。 表现目标关注的是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表现的某种程度上的首创性的反应形式,而不是预期的结果。它只为儿童提供活动的范围,活动的结果是开放性的。这种目标可让儿童摆脱行为目标的束缚,鼓励幼儿自己去表现自我,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