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手工创作的各个阶段,教师应如何做好指导工作 ?请结合教学实践加以论述。
正确答案: 一、意图阶段的指导。 早期学前儿童的手工制作的意图不甚明了,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意图明朗化,具体做法如下: 1、给儿童提供与多种工具和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2、在游戏与欣赏手工作品的过程中明确制作的意图。 3、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意图,使之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 二、构思与设计阶段的指导。 在构思阶段阶段,教师的指导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帮助儿童积累多种表象。 2、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3、引导儿童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等艺术手法。 三、制作与装饰阶段的指导。 学前儿童手工创作过程中制作与装饰阶段的指导有如下几点: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2、提供练习的机会,锻炼儿童的手的动作的灵活性。 3、指导儿童将临摹、仿制与独创相结合。 4、引导儿童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 5、正确评价学前儿童的手工作品。
“观察和感受自然万物的生命形象,体验大自然的无限变化和运动”体现了美术教育的()
运用美术教学操作方法中的情景观察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分析题】《击鼓说唱俑》欣赏:请以对话法为基本指导方法,为大班幼儿设计一次美术欣赏活动指导,欣赏的作品为我国东汉雕塑《击鼓说唱俑》 ( 如图 ) 。 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说唱俑是我国古代表演滑稽戏的俳优造型,其特点是诙谐、幽默,多为一人说唱,以小鼓击节伴奏。本作品抓取了精彩的表演瞬间,采用夸张的手法,造型了一位神采飞扬的艺人形象。陶俑头戴憬巾,额扎花饰,袒胸露腹,着裤!赤足,左臂挟鼓,右手举槌,正沉醉在表演中。其脸上的每一个部位都在笑:额头的皱纹笑得舒展开来,眼睛笑得几乎眯成一条线,两颊的肌肉笑得鼓成了大肉枣,嘴巴更是咧得大大的。它的体态语言也非常丰富,蹲坐、伸脖、鼓腹、抬腿,甚至连脚趾头好像也在不停地摆动着。它的左胳膊上还套着一圈璎珞,那可不是装饰品,而是艺人的乐器,是用绳子穿起来的骨片。说唱的时候,一边打鼓,一边晃动胳膊,鼓声咚咚,骨片啪啪,比单纯打鼓动听得多。此俑高56厘米,灰陶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正确答案: 答:活动指导如下: (1)描述阶段的指导: “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雕塑作品,请你仔细看,你在看到了什么?”“你能看出这是什么东西吗?”“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 (2)形式分析阶段的指导: “请看一看,这个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啊?”“他在干什么呢?”“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 (3)解释阶段的指导: 教师请儿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个泥塑的旁边,然后跟着老师所说的话展开想象。 (4)评价阶段的指导: “你觉得这个雕塑有意思吗?”“你喜欢这个作品吗?为什么?”“你看了这个泥塑后有什么感觉?”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 练习次数:0次